分享好友 初中学习首页 频道列表

初二下册期中考试知识点(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地理 历史)

语文  2023-04-18 12:140

初二下册期中考试知识点(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地理 历史)

#初二# 导语】学习是把知识、能力、思维方法等转化为你的私有产权的重要手段,是“公有转私”的重要途径。你的一生,无法离开学习,学习是你最忠实的朋友,它会听你的召唤,它会帮助你走向一个又一个成功。以下是®乐学笔记为您整理的《初二下册期中考试知识点(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地理 历史)》,供大家查阅。


1.初二下册期中考试知识点(语文) 篇一


  一、句号。

  1、陈述句末尾的停顿。如: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单句)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复句)

  2、语气舒缓的祈使句末尾也使用句号。如:请你等一下。

  二、问号。

  1、疑问句的末尾用问号。如:你见过金丝猴吗?

  2、反问句末尾也用问号。如:难道你还不了解我吗?

  3、选择问,只在句末用一个问号。如:你是同意呢,还是不同意呢?

  4、有的句子虽然有疑问词,但不是问句,所以不要用问号。如:我也不知道他在哪里。

  5、倒装的问句,问号应该放在句末。如:怎么啦?

  三、叹号。

  1、感叹句的句末。如: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努力奋斗吧!

  2、情感强烈的祈使句也用叹号。如:同志们,跟我来!

  3、语气强烈的反问句也用叹号。如:我哪比得上他呀!

  四、逗号。

  1、主语谓语都比较长,中间用逗号。如:我们看得见的星星,绝大多数是恒星。

  2、宾语是较长的主谓词组,前面用逗号。如:应该看到,科学需要一个人贡献出毕生精力。

  3、句首状语后边可以用逗号。如:对于这个城市,他并不陌生。

  4、复句各分句之间,大多用逗号。如:石在,火种是不会绝的。

  五、顿号。

  1、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用顿号。如:中国共产党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党。

  2、句子内部并列的短语之间用顿号。如:我们要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

  3、较长的并列成分之间,不用顿号,而用逗号。

  如:这翻滚的麦浪,这清清的流水,这鲜艳的山花,使年轻人深深地陶醉了。(前两个逗号不能用顿号)

  4、概数之间不用顿号,但表确数的地方必须用顿号。如:十二三岁七八个人①学校距这里二三里。②今天做值日的是四、五组。

  5、集合词语(尤其是约定俗成的词语)念起来不停顿,不用顿号。如:公安干警中小学生大专院校男女老少省市领导调查研究

  6、并列谓语之间(实际为分句)不用顿号。如:这个省今年水利建设,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

  7、连词“和”“与”“及”等前边不用顿号。如:我国科学、卫生、文化、教育和新闻出版业有了很大发展。

  8、带有语气词的并列词语间不用顿号。如:①这里的山啊,水啊,草啊,都是我们从小就熟悉的。②我们的院子里种了一些菊花,月季啦,山竹啦,美人蕉等好多花。

2.初二下册期中考试知识点(数学) 篇二


  1、正方形的概念

  有一组邻边相等并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正方形。

  2、正方形的性质

  (1)具有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一切性质;

  (2)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3)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4)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有4条对称轴;

  (5)正方形的一条对角线把正方形分成两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两条对角线把正方形分成四个全等的小等腰直角三角形;

  (6)正方形的一条对角线上的一点到另一条对角线的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3、正方形的判定

  (1)判定一个四边形是正方形的主要依据是定义,途径有两种:

  先证它是矩形,再证有一组邻边相等。

  先证它是菱形,再证有一个角是直角。

  (2)判定一个四边形为正方形的一般顺序如下:

  先证明它是平行四边形;

  再证明它是菱形(或矩形);

  最后证明它是矩形(或菱形)。

3.初二下册期中考试知识点(英语) 篇三


  1.need to do sth .需要去做某事 

  2.see sb doing sth 看见某人正在做某事

  3.ask sb sth 询问某人某事   

  4.expect sb to do sth 期望某人做某事

  5.agree to do sth 同意做某事 

  6.help sb (to) do sth 帮助某人做某事

  7.makea difference to 对......产生影响

  8.make itpossible for sb to do sth 使得做某事对某人来说是可能的

  9.try (not) to do sth 尽力(不)做某事  4.let sb do sth 让某人做某事

  10.spend......(in) doing sth 花费......做某事

  11.mind doing sth 介意做某事

  12.keep on doing sth 继续做某事

  13.what do you think of...?你认为....怎么样?

  14.leave sth at/in somewhere 把某物遗忘在某地 

  15.show sb sth 向某人展示某物

  16.succeed in doing sth 成功做成某事

  17.teach sb about sth 教某人有关.....内容

  18.send sb to do sth 派某人去做某事

  19.There be sb/sth doing.....有某人/物正在做某事

  20.have nothingto do 没什么事情可做

4.初二下册期中考试知识点(物理) 篇四


  一、力

  1.力是物体对物体间的作用。

  2.力不能离开物体单独存在。

  3.至少两个物体,一个受力物体一个施力物体。

  4.发生力的作用效果不一定要相互接触,如:磁力.相互接触的物体不一定产生力。

  二、力的作用效果

  1.形变。

  2.改变物体运动状态(速度快慢,运动方向)。

  三、力的三要素

  1.大小、方向、作用点。

  2.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N

  3.力的示意图: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标示力的作用效果(模型法)。

  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力是成对存在的。

  2.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互为施力和受力物体。

5.初二下册期中考试知识点(地理) 篇五


  黄土高原

  一、文明的摇篮

  1.称谓:文明的摇篮,革命圣地延安宝塔山下的窑洞,白羊肚头巾,信天游,黄土风情。

  2.黄土高原上奔流着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如华夏始祖炎黄二帝。

  3.黄土高原是世界的黄土堆积区,关于黄土高原的形成,科学家曾经提出过许多假说,其中“风成说”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即认为黄土物质是从中亚和蒙古高原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的。

  4.范围:黄土高原东起A太行山、西至B乌鞘岭、北连C长城、南抵D秦岭。跨越山西、陕西、宁夏、甘肃等省区。

  5.黄土地貌景观:流水侵蚀使得黄土高原地表破碎,沟壑纵横,形成塬(残留的高原面)、梁(长条状的山梁)、峁(孤立的馒头状山丘、川(黄土高原农业较发达、人口集中地地区)等多种多样的黄土地貌景观。

  二、严重的水土流水

  1.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2.水土流失的原因

  (1)自然原因:黄土土质疏松,多空隙,许多物质易溶于水;缺乏植被保护;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2)人为原因:过垦过牧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修路、采矿等活动破坏地表等。

  3.水土流失的危害

  (1)严重的水土流失,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破坏了农田和村庄,使得自然灾害加剧,生态环境恶化。

  (2)泥沙下泄导致河流含沙量剧增,淤塞下游河床、水库,给防洪及河道整治造成巨大困难。

  4.水土保持的措施

  一方面,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

  另一方面,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等。

6.初二下册期中考试知识点(历史) 篇六


  甲午中日战争知识点

  1.甲午中日战争

  (1)直接原因:1894年,朝鲜爆发农民起义

  (2)根本原因:解决日本资本主义发展中的矛盾,侵华野心蓄谋已久。

  (3)1890年经济危机

  过程:丰岛海战——平壤战役(退回国内)——黄海海战(不宣而战)——辽东战役——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战争惨败及洋务运动彻底破产

  2.1895年4月,清政府与日本签订屈辱的《马关条约》。

  条约规定:

  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受内地税。

  意义:《马关条约》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3.八国联军侵华

  时间:1900年6月

  八国:英美俄日法德意奥

  原因:根本——进一步侵略瓜分中国

  直接——镇 压义和团运动

  4.《辛丑条约》:1901年9月,清政府与侵略者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条约规定:

  (1)清政府赔偿各国白银共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合计9.8亿两,以关税和盐税作抵押;

  (2)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各国驻兵保护;

  (3)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

  (4)惩办义和团运功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

  (5)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意义:《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

  5.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中国清政府腐 败无能,避战求和,不敢依靠人民群众;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国势强盛,对华战争蓄谋已久。

  甲午战败影响:国内——客观上刺激了中华民族真正觉醒

  农民:义和团运动;清政府:进行军事改革;维新派:戊戌变法;革命派:军决心用暴力政府(辛亥革命)

  国外——列强纷纷在中国土地上划分势力范围,中国面临亡国灭种危机。

查看更多关于【语文】的文章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
反对 0
举报 0
评论 0
图文资讯
热门推荐
优选好物
更多热点专题
更多推荐文章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