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高中学习首页 频道列表

高三数学上册优秀教案

高三数学  2023-02-15 12:150

高三数学上册优秀教案

【#高三# 导语】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以下是®乐学笔记整理的《高三数学上册优秀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高三数学上册优秀教案 篇一


  一、教学目标

  1、把握菱形的判定

  2、通过运用菱形知识解决具体问题,提高分析能力和观察能力

  3、通过教具的演示培养学生的学习爱好

  二、教法设计

  观察分析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教学重点:菱形的判定方法、

  2、教学难点:菱形判定方法的综合应用、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预备

  教具(做一个短边可以运动的平行四边形)、投影仪和胶片,常用画图工具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演示教具、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学生观察讨论;学生分析论证方法,教师适时点拨

2.高三数学上册优秀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导数概念的实际背景;

  2)理解导数的概念、掌握简单函数导数符号表示和基本导数求解方法;

  3)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

  4)能进行简单的导数四则运算。

  2、过程与方法:

  先理解导数概念背景,培养观察问题的能力;再掌握定义和几何意义,培养转化问题的能力;最后求切线方程及运算,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态及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体会数学的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主动性。

  教学重点:

  1、导数的求解方法和过程;

  2、导数公式及运算法则的熟练运用。

  教学难点:

  1、导数概念及其几何意义的理解;

  2、数形结合思想的灵活运用。

  教学课型:复习课(高三一轮)

  教学课时:约1课时

3.高三数学上册优秀教案 篇三


  1.导数概念及其几何意义

  (1)了解导数概念的实际背景;

  (2)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

  2.导数的运算

  (1)能根据导数定义,求函数y=c(c为常数),y=x,y=x2,y=x3,y=,y=的导数;

  (2)能利用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和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求简单函数的导数,能求简单的复合函数(仅限于形如f(ax+b)的复合函数)的导数.

  3.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

  (1)了解函数单调性和导数的关系,能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会求函数的单调区间(其中多项式函数一般不超过三次);

  (2)了解函数在某点取得极值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会用导数求函数的极大值、极小值(其中多项式函数一般不超过三次);会求闭区间上函数的值、最小值(其中多项式函数一般不超过三次).

  4.生活中的优化问题

  会利用导数解决某些实际问题.

  5.定积分与微积分基本定理

  (1)了解定积分的实际背景,了解定积分的基本思想,了解定积分的概念;

  (2)了解微积分基本定理的含义.本章重点:

  1.导数的概念;

  2.利用导数求切线的斜率;

  3.利用导数判断函数单调性或求单调区间;

  4.利用导数求极值或最值;

  5.利用导数求实际问题解.

4.高三数学上册优秀教案 篇四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小节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5(必修)第三章第3小节,主要内容是利用平面区域体现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借助图解法解决在线性约束条件下的二元线性目标函数的最值与解问题;运用线性规划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如资源利用,人力调配,生产安排等)。突出体现了优化思想,与数形结合的思想。本小节是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典例,它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而用于生活的特性。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本小节内容建立在学生学习了一元不等式(组)及其应用、直线与方程的基础之上,学生对于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数形结合思想有所了解。但从数学知识上看学生对于涉及多个已知数据、多个字母变量,多个不等关系的知识接触尚少,从数学方法上看,学生对于图解法还缺少认识,对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的掌握还需时日,而这些都将成为学生学习中的难点。

  三、设计思想

  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归纳为主要手段,以问题解决为目的,以多媒体为重要工具,激发学生的动手、观察、思考、猜想探究的兴趣。注重引导学生充分体验“从实际问题到数学问题”的数学建模过程,体会“从具体到一般”的抽象思维过程,从“特殊到一般”的探究新知的过程;提高学生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解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掌握用平面区域刻画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方法;了解线性规划的意义,了解线性约束条件、线性目标函数、可行解、可行域和解等概念;理解线性规划问题的图解法;会利用图解法求线性目标函数的最值与相应解;

  2、过程与方法: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在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活动中充满着探索与创造,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化归能力、探索能力、合情推理能力;

  3、情态与价值:在应用图解法解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化归能力与运用数形结合思想的能力;体会线性规划的基本思想,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而服务于生活的特性。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用平面区域刻画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及用图解法解简单的二元线性规划问题;

  难点:二元一次不等式所表示的平面区域的探究,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过程探究,简单的二元线性规划问题的图解法的探究。

5.高三数学上册优秀教案 篇五


  一、导入新课,探究标准方程

  二、掌握知识,巩固练习

  练习:

  1、说出下列圆的方程

  ⑴圆心(3,—2)半径为5

  ⑵圆心(0,3)半径为3

  2、指出下列圆的圆心和半径

  ⑴(x—2)2+(y+3)2=3

  ⑵x2+y2=2

  ⑶x2+y2—6x+4y+12=0

  3、判断3x—4y—10=0和x2+y2=4的位置关系

  4、圆心为(1,3),并与3x—4y—7=0相切,求这个圆的方程

  三、引伸提高,讲解例题

  例1、圆心在y=—2x上,过p(2,—1)且与x—y=1相切求圆的方程(突出待定系数的数学方法)

  练习:

  1、某圆过(—2,1)、(2,3),圆心在x轴上,求其方程。

  2、某圆过A(—10,0)、B(10,0)、C(0,4),求圆的方程。

  例2:某圆拱桥的跨度为20米,拱高为4米,在建造时每隔4米加一个支柱支撑,求A2P2的长度。

  例3、点M(x0,y0)在x2+y2=r2上,求过M的圆的切线方程(一题多解,训练思维)

  四、小结练习P771,2,3,4

  五、作业P811,2,3,4

查看更多关于【高三数学】的文章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
反对 0
举报 0
评论 0
图文资讯
热门推荐
优选好物
更多热点专题
更多推荐文章
高一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高一# 导语】高一新生要作好充分思想准备,以自信、宽容的心态,尽快融入集体,适应新同学、适应新校园环境、适应与初中迥异的纪律制度。记住:是你主动地适应环境,而不是环境适应你。因为你走向社会参加工作也得适应社会。以下内容是®乐学网为你整理的

0评论2022-09-21784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