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高中学习首页 频道列表

人教版高二历史寒假作业题

高二历史  2022-03-14 09:570

人教版高二历史寒假作业题

【#高二# 导语】只有高效的学习方法,才可以很快的掌握知识的重难点。有效的读书方式根据规律掌握方法,不要一来就死记硬背,先找规律,再记忆,然后再学习,就能很快的掌握知识。©乐学网高二频道为你整理了《人教版高二历史寒假作业题》希望对你有帮助!

人教版高二历史寒假作业题(一)


  1.钱穆认为“周部族融入,把中国文化规模摆出,大体确定,后来虽有不断的吸引融合,但我们已有了一个重心,以后都是内容的充实和边缘的扩充而已”。其中对“重心”的理解正确的是

  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行省制

  2.某史学家认为:“后世官制,变化繁赜。而其原理,不能出于治民、治军、监察官吏三者之外;此亦可见秦之定制,非漫然而设也。”以下的相关评述中正确的是

  ①材料中的“原理”指的是三权分立与制衡②秦朝的中央官制最早体现了此“原理”③作者对“原理”开创者持赞赏态度④作者对“后世”的官制持否定态度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②③

  3.安妮女王没有子嗣,她去世后王位就要复归詹姆士二世及其世系,“光荣革命”的成果将要功亏一篑。因此,17XX年英国通过法律规定,安妮去世后王位将转入詹姆士二世的德意志表亲索菲亚手中。此举体现了英国政体的本质特点是

  a.以和平方式过渡政权b.完善王位继承制度

  c.深受欧洲大陆王室影响d.议会权力高于王权

  4.中国古代天文发达,近代欧洲天文成就斐然,近代自然科学就是以这个领域的革命为开端。下列有关评述正确的是

  ①二者的兴起都是由于农业发展的推动②前者受“重农”“天人感应”思想影响③前者是经验总结的成果,后者是实验研究的成功④前者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后者有利于思想的解放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5.(宋)陈元靓在《岁时广记》中记载:“同州以二月二日与八日为市,四方村民毕集,应蚕桑所用,以至车檐、椽木、果树、器用杂物皆至,其值千缗至万缗者。”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①集市商品交易种类繁多②定期的集市在乡村出现③商品贸易以服务农耕为主④市的时间和空间限制被打破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6.红金龙香烟广告图(见右图。注意广告语:今有烟二种,一为国货,其一则否。君购国货,可为国家挽回少许利权,否则为国家增漏卮矣。以彼例此,孰得孰失,惟诸君实图利之。)由此反映

  ①是“异味争尝”的近代饮食文化的反映

  ②体现了民族资本家的爱国精神

  ③说明资本家为获取利润进行欺骗宣传④民族烟草公司的开办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7.有学者这样描述中国近代经济的基本格局:“第一世界已是马达隆隆、汽笛长鸣,是工业文明曙光初现,而第三世界则依然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传统的畜牧业经济,第二世界则是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男耕女织,耕织结合的传统农业经济。”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近代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②民族工业占绝对优势③经济发展存在明显区域差别④形成均衡发展的经济格局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8.1975年,在湖北江陵凤凰山一座秦代墓葬中,出土了两枚墓主人冷贤的私印。印上的“冷贤”二字分别用小篆和隶书两种字体刻写。这表明

  a.隶书的私印是冷贤的后人放进去的b.这两种书写字体在当时同时流行

  c.冷贤生前一定是的书法大家d.隶书在当时已经形成为主流字体

  9.黄宗羲认为:“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汉建庶孽(指诸侯王国),以其可以藩屏于我也;宋解方镇之兵,以方镇之不利于我也。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而亦可谓之法乎?”对黄宗羲这一表述的正确理解应该是

  a.宣扬个人英雄史观b.抨击古代社会没有法律制度

  c.主张为天下人立法d.蕴含近代民主法治的基本精神

  10.《十二铜表法》规定:“出卖的物品纵使交付,非在买受人付清价款或提供担保以满足出卖人的要求后,其所有权并不移转。”该规定反映了

  a.罗马法对贵族利益的维护b.罗马法对私有财产的保护

  c.古罗马商品经济的高度发达d.古罗马对商品交换活动的严格限制

人教版高二历史寒假作业题(二)

  一、选择题

  1.齐景公向孔子请教如何为政,孔子说:国君要像国君的样子,臣子要像臣子的样子,父亲要像父亲的样子,儿子要像儿子的样子。景公高兴地说:对呀,要不然,即使有很多粮食,我还能吃得着吗?这主要说明孔子主张()

  A.仁者爱人,理解和体贴他人

  B.克己复礼,人们应贵贱有序

  C.政在得民,国君要严于律己

  D.忠孝有道,人际关系要和谐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反映的是孔子严格的等级思想,故只有B项符合题意。

  2.2010年10月合作交流发展多国高校孔子学院论坛在韩国大邱启明大学举行。(见下图),近年来许多国家纷纷兴建孔子学院。对以上这一现象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儒家优秀文化既有民族性又有世界性

  B.人类社会的文化逐渐走向一致

  C.孔子的思想在世界许多国家得到推崇

  D.儒学中的某些思想具有跨越时空的恒久意义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A、C、D都是对题干所述现象的正确表述,B项说法错误,人类社会的文化不可能逐渐走向一致。

  3.孔子主张仁者,爱人,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得民。三者的主张的本质内涵都是重视()

  A.人的平等权利

  B.人的善良本性

  C.和谐社会人际关系

  D.人的自由权利

  解析:选C。孔子的爱人和孟子的政在得民都是有阶级差别的,排除A、D;B只符合孟子的主张;三者都主张和谐人际关系。

  4.右图是韩非子的《守株待兔》: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这反映了韩非子主张()

  ①社会是发展变化的②自然万物总在不停地变化,而对立双方可以互相转化③治理国家的政策、措施必须与时俱进④先王之政重在尚贤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③④

  解析:选C。自然万物是变化的,对立双方可以相互转化是道家老子的思想,②错误;韩非子以守株待兔的故事讽刺保守和守旧,强调国家的政策和措施应与时俱进,④表述错误。

  5.电视剧《老大的幸福》热播后,引发了一场关于幸福的大讨论,老大拿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比,越比越憋屈;拿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比,越比越幸福的观点体现了一种知足常乐的洒脱。与之最为接近的思想是()

  A.孟子民贵君轻的儒家思想

  B.老子清静无为的道家思想

  C.韩非子严刑峻法的法家思想

  D.荀子人之性恶的儒家思想

  解析:选B。知足常乐即不过多追求难以得到的东西,不做无谓的攀比,形象的表现就是剧中人老大的幸福观,拿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比,越比越憋屈;拿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比,越比越幸福与之最接近的思想是老子清静无为的道家思想。

  6.由央视《百家讲坛》通过讲述《论语心得》走出并迅速蹿红的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一方面她的讲座得到大众热烈欢迎,书也成为极度走俏的畅销书。于丹成为时代超女,从根本上看是得益于()

  A.显赫的学术地位

  B.口若悬河的口才

  C.把历史知识通俗化

  D.儒家思想的魅力

  解析:选D。本题的关键是要抓住题干中的要求从根本上,由于讲述的内容贯穿着孔子的智慧及儒家思想的精华,凸现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7.孟子曾批判某家学说: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司马迁也说它:使天下法若此,则尊卑无别也。他们批判的是()

  A.儒家的仁政思想

  B.墨家的兼爱思想

  C.法家的刑不避大夫思想

  D.荀子的性恶论思想

  解析:选B。墨家主张兼爱的平等思想,与孟子、董仲舒等人的尊卑有序的思想相反。

  8.仁眇(mio)天下,故天下莫不亲也;义眇天下,故天下莫不贵也;威眇天下,故天下莫敢敌也。以不敌之威,辅服人之道,故不战而胜,不攻而得,甲兵不劳而天下服,是知王道者也。这段言论应出自于战国时期的()

  A.孟子B.荀子

  C.庄子D.韩非子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分析信息的能力。注意题干中的有效信息仁义王道,可知与儒学有关,荀子主张仁义王道,故选B项。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仁者爱人。

  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也。

  《论语》

  材料2:仁者无敌。

  《孟子梁惠王上》

  材料3:下图分别是仁字饰品和北京街头的仁字广告牌。

  请回答:

  (1)仁的思想是在怎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2)仁与孝在中国古代社会道德体系中分别处于什么地位?

  (3)你是怎样理解孟子仁者无敌思想的?

  (4)从材料3中可以看出,仁还寄寓着现代国人怎样的期盼?

  解析:解答本题首先应注意理解仁的含义。再围绕仁的思想产生的背景、思想内涵、现实意义几个方面条理作答。

  答案:(1)针对周朝礼崩乐坏的局面,孔子提出了仁的主张(或具体回答春秋社会背景也可)。

  (2)仁是的道德准则,孝是一切人际关系的基础和中心。

  (3)孟子主张仁出自人的天性,把仁作为人类正义的基本准则,从仁出发,人们就会友爱或获得帮助,化解矛盾或获得战胜艰难困苦的力量;对于统治者要行仁政,才能天下归心,才能结束列国纷争的局面。

  (4)尊老爱幼,与人为善,崇尚正义,社会有序,和谐发展。

查看更多关于【高二历史】的文章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
反对 0
举报 0
评论 0
图文资讯
热门推荐
优选好物
更多热点专题
更多推荐文章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