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学习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教育法治40年:教与学关系演进的背后

教育资讯  2018-12-31 20:260

  编者案:日前召开的全国教育法治工作会议,研究部署了我国新时期教育法治建设任务,为加快推动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12月9日,由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和华东政法大学联合主办的第3届“中国教育法治与教育发展高峰研讨会”在华东政法大学举行,会议围绕“教育法治体系建设回顾与前瞻”的主题,就教育立法体系建设与完善、教育执法体制建设与完善、教育法治与大学治理、青少年法育理论与实务等议题进行了研讨。

  本期,我们结合专家观点,共同探讨我国教育法治的进程与方向。

  中国教育法治40年的发展进程中,国家与教育关系问题始终是1个重要议题,这1问题终究可以归结为教育权与受教育权这样两个基本问题。特别是20世纪下半叶开始的教育体制改革,有关国家教育权与公民受教育权问题的理论与实践变得更加广泛和剧烈。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在中文的表述中,“教育”与“受教育”的含义存在明显的差别:前者是1个主动性行动, 表示施予教育的行动;后者是1个被动性行动,表示接受教育的行动,因此“教育权”与“受教育权”也明显有不同的内涵。而广义的教育权定义则包括了实行教育和接受教育的两重含义。

  近代以来,随着教育在社会生活及个人发展中的影响愈来愈突出,教与学2者之间的关系也日趋复杂,因此产生了相应的法律规范,即有关教的法律规范和有关学的法律规范,并由此构成了两项重要的法律权利,即教育权与受教育权。

  教育的国家化和国家教育权的产生被普遍认为是世界各国现代化进程带来的最重要结果,这是由于,除国家的气力,其他任何气力都没法支持如此大范围的教育事业运行。但是教育就其根源而言又具有民间性,依照自然法的观点,父母、家庭对孩子具有最初的和天然的教育权,所以伴随着教育的国家化进程和国家教育权产生的是国家与民间之间的矛盾和冲突。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育权开始了1个反向的转移进程,即由国家向民间的权利转移,在发挥国家对教育的积极作用的同时,能真正使教育回归民间。这就使国家教育权日趋成为1个普遍关注的问题。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社会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国家教育权运行中的问题日趋明显,不但严重阻碍了教育本身的进1步发展,而且严重阻碍了社会其他方面的发展。始于这1时期的教育改革就是以国家教育权存在的不足为对象的1场教育体制方面的改革。国家与教育关系由此正在产生深入的变化,长时间隐蔽在幕后的教育权问题开始凸现出来。其中某些方面已反应在中国近几年的教育改革中,如中央与地方关系、政府与学校关系的调剂。还有1些方面虽然尚不肯定,但也已触及了权利和利益的重新分配问题,给教育体制改革提出了新的课题,如政府、市场与学校的关系等。

  我国的教育体制改革不但积极提倡和参与改革国家教育权,而且提供了具有独特思路和举措的中国方案,这就是“简政放权”。这轮简政放权与之前的简政放权不同的地方在于,其所要解决的不但是公权利系统内部的教育权再分配问题,而且要在政府与社会、市场、学校之间进行教育权的重新分配。这意味着简政放权不再局限于公权利系统内部,而是要在性质不同的社会领域之间,特别是在公域、私域之间进行教育权的再分配。简政放权就是要根据政府、市场、社会3个相干方面出现的新的关系状态来重新配置权利,使3者的关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到达再平衡。简政放权发展到今天,已具有了推动社会结构转型的性质,乃至可以说,它就是社会转型进程的重要组成部份。这是以往简政放权改革中未曾出现过的新问题,因此不但引发了改革实践中的1系列冲突和矛盾,并且提出了1系列急需回答的理论问题。

  最近几年来,在国家与教育关系领域中出现了1系列被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教育新动向,如教育移民、择校、在家上学等,这表明国家与教育关系正承受挑战。当1些家长选择以私力保障子女受教育权利时,家长的主动作为由于对已转换为教育权利的国家教育责任提出了挑战,因此构成了公民受教育权和国家教育权的2元对峙。国家提供的强迫性教育政策旨在保障受教育权利,具有充分的合法性,但家长的教育选择权一样具有历史和伦理的正当性。如何超出公民受教育权与国家教育权的2元对峙,实现民意与法律的良性互动,这是现实提出的问题。

  针对国家与教育关系的新动向,法律应当对此作出回应。在法律未完善之前,教育行政部门在决策中特别应密切关注并审慎采取相应的措施:

  尊重家长与儿童的特殊教育需要,慎用“制止”的刚性调理手段。除确切有损儿童受教育权利或明显有害于儿童身心发展的情况外,不轻言制止、取消,避免人为造成对峙。

  建立相应申请与质量保障程序的可能性。建立明确的申报程序,保证公民选择权的公正行使。

  通过宣扬引导,进行价值整合。既要尊重多样化的价值选择,又应构成1定的价值共鸣。因此价值整合必须基于对多元价值的尊重,避免将价值取向上的分殊激化成价值冲突。在此进程中尤应加强官方和民间的沟通理解。

  加强立法研究,促进公民对教育的自主选择。可斟酌鉴戒国际经验,在条件成熟时认可“在家上学”,并建立准入、监督、评价、退出的政府监管机制。同时还应为在家上学与学校教育的衔接提供制度根据,以保证2者的顺利过渡。

  积极推动教育体制改革,建设多样化的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应大力推动教育体制改革,构建更加灵活多样的学校教育机构,尽可能满足人们的教育需求,给学习者以更多的选择可能性,令人人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作者:劳凯声(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光明日报》( 2018年12月29日 06版)

查看更多关于【教育资讯】的文章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
反对 0
举报 0
评论 0
图文资讯
热门推荐
优选好物
更多热点专题
更多推荐文章
人口转型呼唤职业教育红利生成
  人口负增长是人类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中不可避免的人口发展过程,世界多个发达经济体均经历了这一人口转型过程,之后跨入新的人口与经济发展阶段。近两年我国生育率降低,尽管这一波动与当前我国人口总量相比微乎其微,但也标志着我国出现了人口总量达峰、

0评论2024-05-21922

持续推进“双名计划”为基础教育强基固本
  金志峰  教育部近日印发通知部署实施新一期新时代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2024—2027)(以下简称“双名计划”),在2022年“双名计划”基础上,新增一批高水平综合大学作为培养基地,不断创新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持续推进名师名校长培养。“双名计划

0评论2024-05-21389

唤醒“课间十分钟”并没有想象的难
  魏学红  近日,浙江杭州钱塘一小学课间操融入了精彩的功夫元素。小学生跟着节奏明快的音乐,展现出灵活的身手和矫健的步伐,整个教室仿佛成了功夫舞台。课间被唤醒,课间操因功夫元素的融入充满了活力和激情,引发了社会关注,备受好评。  在现实生活

0评论2024-05-21470

让劳动素养和价值“看得见”
  本报记者 蒋亦丰  ■新视线·劳动正当时  经过两周的精心设计与制作,浙江舟山普陀二中学生孙凡清完成了手工劳动作品《海底“把脉”》。除了这项“看得见”的成果,一本《劳动成长手册》记录了“隐藏”其中的劳动素养:孙凡清撰写劳动日记,有过程、

0评论2024-05-21419

把教育做出“幸福味道”
  带着一个让孩子们幸福的朴素愿望,扎根基层教育24年,“把教育做出幸福味道”是他身上最闪亮的标签。  近日,河北省武安市第十中学党总支书记连军强荣登2023年第四季度“中国好人榜”。消息传开,他的感人事迹在当地引起不小的轰动。  太行山下给学生

0评论2024-05-20656

学生在出力流汗中淬炼本领涵养情怀
  在天津大学近期开展的劳动周活动中,药学院学生李哲主动报名参加了中药材种植体验活动,跟同学们一起拿起锄头和铁锹,亲手种下一株株丹参、薄荷,体验到了播种的快乐。他说:“通过劳动,我不仅强化了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学会了使用传统农具耕种,更体会到

0评论2024-05-20872

北京发布课后服务工作指南
  本报讯(记者 施剑松)日前,北京市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质量提升工作会在通州区召开。会上发布《北京市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工作指南(试行)》,从系统规划、内容设置、管理实施、资源使用、安全保障和质量监控等六个方面,为全市课后服务高质量开展提

0评论2024-05-20579

十年探索,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北大方案”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叶雨婷 樊未晨 通讯员 黄昭华  2014年5月4日,五四青年节当天,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时强调“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有中国特色”。  十年之后的2024年5月3日,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重要讲话精神十周年座谈会上

0评论2024-05-19527

北京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推进 举行集体备课会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樊未晨)近日,北京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文化专题教研组集体备课会在首都师范大学举行。此次备课会通过“一体化备课+沉浸式教学”,指导大中小学各学段思政课教师更好地遵循教育规律,贴近学生思想、学

0评论2024-05-19414

2024年全国计划招聘特岗教师3.7万名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5月13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樊未晨)记者今天从教育部获悉,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近日联合印发了《关于做好2024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全国计划招聘特岗教师3.7万名。  《通知》明确

0评论2024-05-19775

我国慕课学习人次达12.77亿,上线课程超7.68万门
  核心阅读  我国近年来大力推进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截至目前,上线慕课数量超过7.68万门,学习人次达12.77亿,建设和应用规模居世界第一,教育的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一位年近七旬的老先生,约上朋友,一起学习摄影、医学等慕课;一门从线下

0评论2024-05-19920

2023年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名单出炉
  本报讯(记者张欣)近日,教育部公布了2023年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名单。其中,北京市、上海市、江苏省等9个省(直辖市)的56个县(市、区)被评定为2023年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  据悉,此前,教育部印发通知,经组织开展质量监测、社

0评论2024-05-19812

“双名计划”再培养三百优秀教师校长
  本报北京5月15日讯(记者 林焕新)近日,教育部印发通知部署实施新一期新时代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2024—2027),在2022年“双名计划”的基础上,持续推进名师名校长培养,造就更多具有鲜明教育理念和成熟教学模式、能够引领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教育

0评论2024-05-19857

全社会共同参与 护航学生心理健康
  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开展首个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月活动的通知》,决定在2024年5月以“全社会都行动起来,共促学生心理健康”为主题开展首个宣传教育月活动。活动旨在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营造积极关心关注、支持参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

0评论2024-05-19328

用活用好科普资源 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
  据报道,近期全国各类科普基地组织开展别开生面的科普活动,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在中南大学地球科学实验中心,孩子们在显微镜下,第一次观察到岩石薄片竟然是半透明的;在北京市海淀区的中国测绘科技馆城市智慧管网体验区,孩子们透过玻璃,清楚地看到纵

0评论2024-05-19340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