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学习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唯第一学历论”的尽头是每个人越来越累

教育资讯  2023-10-24 12:040

  “第一学历是永远的伤吗”“上午向HR申请offer,下午被HR电话告知只收‘双一流’高校学生”等帖子引发热烈讨论。有受访毕业生“吐槽”,“第一学历不好,就像留了案底”……

  最近,正值“秋招季”,不少应届毕业生纷纷奔赴招聘会,意图谋求一份合适的工作。但有些应届毕业生,却因为第一学历的原因,在刚刚迈入社会之时,就体会到了不公平的滋味。

  在招聘市场上,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应届毕业生资质的审查上加码,最常见的资质审查,就是卡毕业生的“第一学历”。有些学生尽管硕、博就读的学校不差,但依旧在面试时被面试官追问本科在哪里就读,第一学历不好,就会面临“一票否决”。

  “越是头部公司、核心岗位,对第一学历的要求就越高。”“简历只写研究生学校、不写本科学校的,一律默认第一学历不达标。”面试官心里的这杆“第一学历秤”,对毕业生来说难以名状。第一学历似乎成了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不知道在哪场面试中,这把剑就落了下来。

  从企业招聘的角度来看,一些企业为了降低筛选候选人的时间和人力成本,会人为地设置一些门槛来“卡”简历,第一学历常常在选项中。毕业生被严格地分为双非,985,211。这种快速筛选简历的方法,不可否认对企业来说,确实省时省力,但同时也筛掉了很多潜在优秀候选人,从而造成人力资源的错配。

  当然,唯第一学历论造成的人力资源错配,还在其次,对学生成长以及就业市场的不良影响才是最值得社会思考的。

  需要看到的是,唯第一学历论,显然不符合当下人的发展和社会现实。衡量一个毕业生的尺度应该是多方位的: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人打交道时的能力……这显然不是一个“985”“211”标签就能体现出来的。

  一个人的人生不是精密计算的机器,人生应该被允许有容错度,而“唯第一学历论”恰恰是对人生容错度的一种否定。最近,互联网流行一句话,“人生是旷野”,也流行“社会逆时钟”,是对人生可以不被年龄束缚、不被方向束缚,是对人生有无限可能的一种表达,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是对“唯学历论”“唯第一学历论”风气的一种反抗。

  要看到,从“唯学历论”到“唯第一学历论”,这种演变其实表明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整个社会正朝着越来越“卷”的方向走去,而它最终将反噬每一个人——第一学历伴随终身,“唯第一学历论”则意味着抹消了个人在18岁之后的所有努力。这种风气传达的隐喻是,努力是不必要的,一个人并没有办法扭转自己的命运。于是,无论在职的还是在校的,都会时刻被一种随时落水的焦虑和无力感笼罩着,因为一旦在最开始没有获得一份好工作或出现职业变动,就很可能面临再也无法上岸的深渊,所以,每个人的发条只能绷得再紧一些。在这片乌云下,只有少数人才能成为其中的幸运儿。整个社会的人员流动性和活力都会因此大减。

  这个逻辑同样适用于年龄和性别,而以“唯第一学历论”为肇始,使学历、年龄、性别正式成为压在职场人身上的三座大山,一股无形的力量给人生测算出了最佳速度,但人生恰恰是没有最佳速度的。 □张同

查看更多关于【教育资讯】的文章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
反对 0
举报 0
评论 0
图文资讯
热门推荐
优选好物
更多热点专题
更多推荐文章
十年探索,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北大方案”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叶雨婷 樊未晨 通讯员 黄昭华  2014年5月4日,五四青年节当天,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时强调“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有中国特色”。  十年之后的2024年5月3日,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重要讲话精神十周年座谈会上

0评论2024-05-19527

北京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推进 举行集体备课会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樊未晨)近日,北京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文化专题教研组集体备课会在首都师范大学举行。此次备课会通过“一体化备课+沉浸式教学”,指导大中小学各学段思政课教师更好地遵循教育规律,贴近学生思想、学

0评论2024-05-19414

2024年全国计划招聘特岗教师3.7万名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5月13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樊未晨)记者今天从教育部获悉,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近日联合印发了《关于做好2024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全国计划招聘特岗教师3.7万名。  《通知》明确

0评论2024-05-19775

我国慕课学习人次达12.77亿,上线课程超7.68万门
  核心阅读  我国近年来大力推进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截至目前,上线慕课数量超过7.68万门,学习人次达12.77亿,建设和应用规模居世界第一,教育的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一位年近七旬的老先生,约上朋友,一起学习摄影、医学等慕课;一门从线下

0评论2024-05-19920

2023年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名单出炉
  本报讯(记者张欣)近日,教育部公布了2023年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名单。其中,北京市、上海市、江苏省等9个省(直辖市)的56个县(市、区)被评定为2023年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  据悉,此前,教育部印发通知,经组织开展质量监测、社

0评论2024-05-19812

“双名计划”再培养三百优秀教师校长
  本报北京5月15日讯(记者 林焕新)近日,教育部印发通知部署实施新一期新时代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2024—2027),在2022年“双名计划”的基础上,持续推进名师名校长培养,造就更多具有鲜明教育理念和成熟教学模式、能够引领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教育

0评论2024-05-19857

全社会共同参与 护航学生心理健康
  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开展首个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月活动的通知》,决定在2024年5月以“全社会都行动起来,共促学生心理健康”为主题开展首个宣传教育月活动。活动旨在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营造积极关心关注、支持参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

0评论2024-05-19328

用活用好科普资源 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
  据报道,近期全国各类科普基地组织开展别开生面的科普活动,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在中南大学地球科学实验中心,孩子们在显微镜下,第一次观察到岩石薄片竟然是半透明的;在北京市海淀区的中国测绘科技馆城市智慧管网体验区,孩子们透过玻璃,清楚地看到纵

0评论2024-05-19340

首都师范大学推动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研制 助力高校思政工作发展
  近日,首都师范大学举办北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战略课题“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研制”研讨会。此次会议汇聚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和北京邮电大学等高校和机构的多位心理学、精神卫生学领域专家和相关领域研究

0评论2024-05-19829

2023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1.1%
  本报北京5月16日讯(记者 张欣)“目前,学前教育实现基本普及。”今天,教育部召开新闻通气会,介绍学前教育改革的进展成效。  据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负责人介绍,目前,学前教育实现基本普及。截至2023年,全国幼儿园数量达到27.4万所,比2013年增加7.6

0评论2024-05-19904

家长如何避免过度陪伴
  作为一名四年级孩子的家长,我每天都全程陪孩子一起写作业、一起出去玩,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孩子身上,但孩子却变得不自信,做事情畏手畏脚。有人说这是过度陪伴惹的“祸”,我该如何做一个陪伴有度的家长呢?  专家观点  北京市中小学家庭教育

0评论2024-05-19617

江西“红色走读”让红色文化入脑入心
  从山东日照来到江西南昌师范学院,师范生朱瑞达不曾想到,因为在校期间深入挖掘了不少江西本土的红色故事,自己从倾听者变为讲述者、从旁观者变为演绎者,并最终留校成为指导老师,带领学生开展红色文化的挖掘、创作和宣讲。  在江西,有这样一堂大思政

0评论2024-05-19322

教育部: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
  5月16日,教育部召开新闻通气会,介绍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进展成效和典型经验。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教育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以办好人民满意的学前教育”为宗旨,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

0评论2024-05-19692

“儿童成长陪伴师”切中了家庭教育的软肋
  近日,“儿童成长陪伴师”这个新兴职业在社交媒体上火了,据说“月薪4万元,上不封顶,一天仅需工作4小时左右,不用坐班打卡,也没有KPI,包吃包住,豪车相伴,偶尔还可以出国旅游,出入高档场所”,工作内容主打“陪伴”——陪孩子学习、运动、玩耍,在

0评论2024-05-19862

校家社“一盘棋”破“小眼镜”顽疾
  本报记者 魏海政  近日,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关于学生体质健康工作的新闻发布会,山东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邢顺峰介绍,自2018年9月山东率先颁布实施《山东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条例》以来,山东学生近视率降低4.51个

0评论2024-05-19515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