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学习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上海交大首开船舶专业“旭华班”,本博衔接培养

教育资讯  2024-04-16 12:030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王烨捷)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发布了2024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值得注意的是,今年该校首次将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作为新增专业纳入强基计划。

  强基计划是教育部自2020年起开展的招生改革工作,主要是为了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和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

  上海交通大学为何将船舶与海洋工程这一工科专业纳入强基计划招生培养方式有何不同?毕业生将从事怎样的工作?

 

  上海交大是我国最早创办船舶与海洋工程高等教育的学府,在历次学科评估中囊括第一或A+。这一学科创办于1943年,始终与国家发展同向同行,为船舶工业和海军建设培养出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院士、第一艘国产航空母舰“辽宁号”总设计师朱英富院士、“蛟龙”号载人潜器总设计师徐芑南院士、“天鲸号”海上大型绞吸式挖泥船总设计师谭家华院士等一大批舰船和高端海洋装备首型首制总师。

  “我们希望通过持续深化船海领域工程教育改革,以培养适应和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卓越工程科技人才为目标,打造世界船海领域工程创新中心和人才高地,提升国家硬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上海交大船建学院党委书记周薇介绍,在强基计划试点高校中开设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尚属首次,今年恰逢黄旭华院士百岁生辰,上海交大将这一新增的强基专业定名“旭华班”。

本文图片均由上海交大提供。

  “海洋领域的竞争核心在于装备和人才,我们尤其缺少具有科学家思维的卓越工程科技人才。”船建学院院长付世晓教授是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和科学探索奖的获得者、挪威技术科学院院士,他认为对于海洋领域创新人才的培养要完成两个步骤,先是从1到0,在复杂的巨系统工程中发现科学问题的本质,再是从0到1,探究科学前沿进行知识创造并由此推动工程技术的实质性进步,建立基于第一原理的工程科学思维。

  “旭华班”的培养方案强调将“数理基础-工程能力-科学思维”一体化培养,强化同人工智能、绿色低碳等领域深度交叉融合,致力于为海洋高端装备设计制造、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海洋安全维护保障等国家海洋强国战略需求方向培养一批拔尖创新人才。

  据悉,早在4年前,上海交大船建学院就主动顺应行业发展态势和技术变革趋势,在国内率先开展教学改革,围绕人才培养目标逆向构建知识结构,形成以设计制造为主干,流体性能和结构安全为支撑,智能控制和绿色动力为两翼的新课程体系。

 

  以往课程的教学案例之间缺乏紧密关联,新的课程体系共用了一艘船作为案例开展教学,从认知、表达、分析,到测试、设计、建造,将知识点串珠成线,注重理论同实践的紧密结合,消除课程冗余和重复的内容。除了知识结构的重构,交大的船海专业还进行了教学方法的创新。《船舶与海洋工程导论》课程采用TBL(Team Based Learning,基于团队合作的学习)教学模式,即以学生“课前自学+课上讨论和实践”为主,以教师讲授为辅,教师的角色从台前走向幕后,成为了“裁判”和“导演”。课程设计了“纵横船海”“航海时代”“水能载舟”“今日船工”“深海工厂”“龙宫探秘”“蓝色能源”“百家争鸣”8个部分,让学生从不同维度领略船海工程的魅力,而每个部分又设置了专业论题或实践任务,通过实践激发思考,通过思考引发兴趣,学生学习成效显著提升。

  在此次发布的强基计划培养方案中特别说明,“旭华班”将采取本博衔接贯通培养,学生可以在本科二年级或三年级直接确定研究方向并选择导师,本科三年级结束后可申请提前进入衔接研究生培养的学习阶段,开展学术研究、修读博士阶段的课程,最大程度地缩短人才培养周期。

查看更多关于【教育资讯】的文章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
反对 0
举报 0
评论 0
图文资讯
热门推荐
优选好物
更多热点专题
更多推荐文章
人口转型呼唤职业教育红利生成
  人口负增长是人类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中不可避免的人口发展过程,世界多个发达经济体均经历了这一人口转型过程,之后跨入新的人口与经济发展阶段。近两年我国生育率降低,尽管这一波动与当前我国人口总量相比微乎其微,但也标志着我国出现了人口总量达峰、

0评论2024-05-21922

持续推进“双名计划”为基础教育强基固本
  金志峰  教育部近日印发通知部署实施新一期新时代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2024—2027)(以下简称“双名计划”),在2022年“双名计划”基础上,新增一批高水平综合大学作为培养基地,不断创新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持续推进名师名校长培养。“双名计划

0评论2024-05-21389

唤醒“课间十分钟”并没有想象的难
  魏学红  近日,浙江杭州钱塘一小学课间操融入了精彩的功夫元素。小学生跟着节奏明快的音乐,展现出灵活的身手和矫健的步伐,整个教室仿佛成了功夫舞台。课间被唤醒,课间操因功夫元素的融入充满了活力和激情,引发了社会关注,备受好评。  在现实生活

0评论2024-05-21470

让劳动素养和价值“看得见”
  本报记者 蒋亦丰  ■新视线·劳动正当时  经过两周的精心设计与制作,浙江舟山普陀二中学生孙凡清完成了手工劳动作品《海底“把脉”》。除了这项“看得见”的成果,一本《劳动成长手册》记录了“隐藏”其中的劳动素养:孙凡清撰写劳动日记,有过程、

0评论2024-05-21419

把教育做出“幸福味道”
  带着一个让孩子们幸福的朴素愿望,扎根基层教育24年,“把教育做出幸福味道”是他身上最闪亮的标签。  近日,河北省武安市第十中学党总支书记连军强荣登2023年第四季度“中国好人榜”。消息传开,他的感人事迹在当地引起不小的轰动。  太行山下给学生

0评论2024-05-20656

学生在出力流汗中淬炼本领涵养情怀
  在天津大学近期开展的劳动周活动中,药学院学生李哲主动报名参加了中药材种植体验活动,跟同学们一起拿起锄头和铁锹,亲手种下一株株丹参、薄荷,体验到了播种的快乐。他说:“通过劳动,我不仅强化了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学会了使用传统农具耕种,更体会到

0评论2024-05-20872

北京发布课后服务工作指南
  本报讯(记者 施剑松)日前,北京市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质量提升工作会在通州区召开。会上发布《北京市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工作指南(试行)》,从系统规划、内容设置、管理实施、资源使用、安全保障和质量监控等六个方面,为全市课后服务高质量开展提

0评论2024-05-20579

十年探索,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北大方案”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叶雨婷 樊未晨 通讯员 黄昭华  2014年5月4日,五四青年节当天,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时强调“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有中国特色”。  十年之后的2024年5月3日,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重要讲话精神十周年座谈会上

0评论2024-05-19527

北京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推进 举行集体备课会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樊未晨)近日,北京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文化专题教研组集体备课会在首都师范大学举行。此次备课会通过“一体化备课+沉浸式教学”,指导大中小学各学段思政课教师更好地遵循教育规律,贴近学生思想、学

0评论2024-05-19414

2024年全国计划招聘特岗教师3.7万名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5月13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樊未晨)记者今天从教育部获悉,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近日联合印发了《关于做好2024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全国计划招聘特岗教师3.7万名。  《通知》明确

0评论2024-05-19775

我国慕课学习人次达12.77亿,上线课程超7.68万门
  核心阅读  我国近年来大力推进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截至目前,上线慕课数量超过7.68万门,学习人次达12.77亿,建设和应用规模居世界第一,教育的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一位年近七旬的老先生,约上朋友,一起学习摄影、医学等慕课;一门从线下

0评论2024-05-19920

2023年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名单出炉
  本报讯(记者张欣)近日,教育部公布了2023年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名单。其中,北京市、上海市、江苏省等9个省(直辖市)的56个县(市、区)被评定为2023年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  据悉,此前,教育部印发通知,经组织开展质量监测、社

0评论2024-05-19812

“双名计划”再培养三百优秀教师校长
  本报北京5月15日讯(记者 林焕新)近日,教育部印发通知部署实施新一期新时代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2024—2027),在2022年“双名计划”的基础上,持续推进名师名校长培养,造就更多具有鲜明教育理念和成熟教学模式、能够引领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教育

0评论2024-05-19857

全社会共同参与 护航学生心理健康
  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开展首个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月活动的通知》,决定在2024年5月以“全社会都行动起来,共促学生心理健康”为主题开展首个宣传教育月活动。活动旨在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营造积极关心关注、支持参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

0评论2024-05-19328

用活用好科普资源 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
  据报道,近期全国各类科普基地组织开展别开生面的科普活动,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在中南大学地球科学实验中心,孩子们在显微镜下,第一次观察到岩石薄片竟然是半透明的;在北京市海淀区的中国测绘科技馆城市智慧管网体验区,孩子们透过玻璃,清楚地看到纵

0评论2024-05-19340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