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学习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高校师生齐聚上海师大,为构建“校家社”协同育人生态出谋划策

教育资讯  2024-05-09 12:040

  中国青年网北京5月9日电(记者 李华锡)近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家庭教育学专业委员会2024学术年会”在上海师范大学举行。年会围绕“校家社”协同育人展开了两场分论坛,主题分别为“校家社协同育人政策与机制探索”“校家社协同育人实践探索”。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重庆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师生进行了学术分享,近百位师生围绕主题展开对话和研讨。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康丽颖、首都师范大学研究员洪明、南京师范大学家庭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殷飞、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钱雨共同主持分论坛。

  钱雨从校家社协同育人视角探讨了高质量学前课程发展。她认为,家庭教育促进法让家庭教育从“家事”上升到了“国事”,法律规定了建立健全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父母或者监护人负责实施家庭教育,国家和社会为家庭教育提供指导、支持和服务,“这是重要的背景信息。”

  她认为,高质量教育需要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协作。展望未来,她认为应该培养具有数智时代核心素养的儿童:探究、创新、批判、合作与反思;生成性的课程模式更加符合不确定的未来的期许;高质量的学前教育需要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的深度合作;要创建儿童友好社区;构建社区课程资源地图。

  首都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迟艳杰分享了“协同育人视域下社会支持体系构建研究”。她认为,协同育人视域下社会支持体系存在多方面的问题,比如社会支持主体较单一、社会支持内容不丰富、社会支持方式种类较少。为此,她建议协同育人视域下社会支持体系的构建要多路径发展,如社会支持主体的多维性,社会支持内容的多样性和社会支持方式的多元性。

  青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近年来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对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家校社如何协同这一问题,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皮郁郁带来了她的研究方案。

  她对来自中小学、中职、高职、本科的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个别家长进行深度访谈,通过扎根理论研究方法探析影响家校社协同的因素,进而着力提升家校社如何协同才能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素养,实现家校社三方有机协同、相互配合,画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同心圆”。

  皮郁郁经过研究认为,家庭、社会、学校按照传统的权属关系各自在封闭的体系内履行自己传统上“各管一段”的做法,使得家校社协同育人生态尚未真正形成,家校社在育人过程上仍处于分割的状态。为实现心理健康教育领域资源的无缝衔接,共享资源、有机融合,需要家校社共同构建育人生态,需从“沟通合作”转向“一体共育”“权责博弈”转向“均衡相容”,形成政府驱动、学校主导、社会支持、家庭参与的心理健康协同育人模式。

  近年来,家庭教育指导越来越受到家长的欢迎,家庭教育指导师也被纳入新职业分类大典,成为一个新的职业。那么,参与的指导越多,指导者的能力就会越强吗?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叶霓针对初中班主任家庭教育指导能力形成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

  “开展此项研究,既有家长表达班主任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优化性需求的现实呼唤,又有初中班主任家庭教育指导能力提升迫在眉睫的专业困囿。”根据研究结果,她建议要强化家庭教育学科建设,设计高质量的家庭教育指导培训,以此来加强家庭教育指导专业建设:为能力形成插上“专业”的翅膀;要树立边界意识,构建组织框架,系统规划家庭教育指导工作。规制学习范畴,明确能力标准,健全家庭教育指导工作考评机制。优化家庭教育指导管理机制:为能力形成打通“全域”的渠道;以己“唤”己,激发内在动机。以团“唤”己,触发外在动机。唤醒家庭教育指导发展动力:为能力形成注入“不竭”的能源。

  分论坛现场,温州大学教授周奇分享了她和团队“以文化为突破口的家校共育共同体建构”的研究成果。她认为,家庭教育需要与学校教育协同育人。只有学校和家庭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一致的行动,儿童才能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

  “文化是家校共育共同体建构的重要突破口,家校是特殊的组织形式,文化是组织中最有力和最稳定的力量。”经过研究,她认为要以文化为突破点的家校共育共同体建构思路,把文化作为家校共育共同体建构的突破点,明晰文化内核构筑家校共同价值根基,传承文化思想形成家校问题处理准则,加强文化互动促进家校之间情感联结,基于文化思维引领家校共生障碍突破。

查看更多关于【教育资讯】的文章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
反对 0
举报 0
评论 0
图文资讯
热门推荐
优选好物
更多热点专题
更多推荐文章
把教育做出“幸福味道”
  带着一个让孩子们幸福的朴素愿望,扎根基层教育24年,“把教育做出幸福味道”是他身上最闪亮的标签。  近日,河北省武安市第十中学党总支书记连军强荣登2023年第四季度“中国好人榜”。消息传开,他的感人事迹在当地引起不小的轰动。  太行山下给学生

0评论2024-05-20656

学生在出力流汗中淬炼本领涵养情怀
  在天津大学近期开展的劳动周活动中,药学院学生李哲主动报名参加了中药材种植体验活动,跟同学们一起拿起锄头和铁锹,亲手种下一株株丹参、薄荷,体验到了播种的快乐。他说:“通过劳动,我不仅强化了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学会了使用传统农具耕种,更体会到

0评论2024-05-20872

北京发布课后服务工作指南
  本报讯(记者 施剑松)日前,北京市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质量提升工作会在通州区召开。会上发布《北京市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工作指南(试行)》,从系统规划、内容设置、管理实施、资源使用、安全保障和质量监控等六个方面,为全市课后服务高质量开展提

0评论2024-05-20579

十年探索,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北大方案”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叶雨婷 樊未晨 通讯员 黄昭华  2014年5月4日,五四青年节当天,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时强调“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有中国特色”。  十年之后的2024年5月3日,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重要讲话精神十周年座谈会上

0评论2024-05-19527

北京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推进 举行集体备课会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樊未晨)近日,北京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文化专题教研组集体备课会在首都师范大学举行。此次备课会通过“一体化备课+沉浸式教学”,指导大中小学各学段思政课教师更好地遵循教育规律,贴近学生思想、学

0评论2024-05-19414

2024年全国计划招聘特岗教师3.7万名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5月13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樊未晨)记者今天从教育部获悉,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近日联合印发了《关于做好2024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全国计划招聘特岗教师3.7万名。  《通知》明确

0评论2024-05-19775

我国慕课学习人次达12.77亿,上线课程超7.68万门
  核心阅读  我国近年来大力推进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截至目前,上线慕课数量超过7.68万门,学习人次达12.77亿,建设和应用规模居世界第一,教育的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一位年近七旬的老先生,约上朋友,一起学习摄影、医学等慕课;一门从线下

0评论2024-05-19920

2023年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名单出炉
  本报讯(记者张欣)近日,教育部公布了2023年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名单。其中,北京市、上海市、江苏省等9个省(直辖市)的56个县(市、区)被评定为2023年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  据悉,此前,教育部印发通知,经组织开展质量监测、社

0评论2024-05-19812

“双名计划”再培养三百优秀教师校长
  本报北京5月15日讯(记者 林焕新)近日,教育部印发通知部署实施新一期新时代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2024—2027),在2022年“双名计划”的基础上,持续推进名师名校长培养,造就更多具有鲜明教育理念和成熟教学模式、能够引领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教育

0评论2024-05-19857

全社会共同参与 护航学生心理健康
  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开展首个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月活动的通知》,决定在2024年5月以“全社会都行动起来,共促学生心理健康”为主题开展首个宣传教育月活动。活动旨在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营造积极关心关注、支持参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

0评论2024-05-19328

用活用好科普资源 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
  据报道,近期全国各类科普基地组织开展别开生面的科普活动,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在中南大学地球科学实验中心,孩子们在显微镜下,第一次观察到岩石薄片竟然是半透明的;在北京市海淀区的中国测绘科技馆城市智慧管网体验区,孩子们透过玻璃,清楚地看到纵

0评论2024-05-19340

首都师范大学推动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研制 助力高校思政工作发展
  近日,首都师范大学举办北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战略课题“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研制”研讨会。此次会议汇聚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和北京邮电大学等高校和机构的多位心理学、精神卫生学领域专家和相关领域研究

0评论2024-05-19829

2023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1.1%
  本报北京5月16日讯(记者 张欣)“目前,学前教育实现基本普及。”今天,教育部召开新闻通气会,介绍学前教育改革的进展成效。  据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负责人介绍,目前,学前教育实现基本普及。截至2023年,全国幼儿园数量达到27.4万所,比2013年增加7.6

0评论2024-05-19904

家长如何避免过度陪伴
  作为一名四年级孩子的家长,我每天都全程陪孩子一起写作业、一起出去玩,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孩子身上,但孩子却变得不自信,做事情畏手畏脚。有人说这是过度陪伴惹的“祸”,我该如何做一个陪伴有度的家长呢?  专家观点  北京市中小学家庭教育

0评论2024-05-19617

江西“红色走读”让红色文化入脑入心
  从山东日照来到江西南昌师范学院,师范生朱瑞达不曾想到,因为在校期间深入挖掘了不少江西本土的红色故事,自己从倾听者变为讲述者、从旁观者变为演绎者,并最终留校成为指导老师,带领学生开展红色文化的挖掘、创作和宣讲。  在江西,有这样一堂大思政

0评论2024-05-19322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