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学习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ChatGPT 会把学校干掉吗

教育资讯  2024-05-25 12:030

  南开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刘晓光遇到一件哭笑不得的事。

  上学期,他们为本科C++课程的教学设计了一套批改作业的智能系统,可以实时了解学生完成作业的速度和准确率。结果发现,很多刚开始学习C++的同学作业就做得又快又好。

  “我们课程组有些窃喜,是不是这一次我们做对了什么?”刘晓光忍住笑接着说,“可到了期末考试时,又把大家打回了原形。”去问学生,回答也都很诚实——“我们平时写作业都用ChatGPT。”

  这件事让这位计算机专业的教授陷入思考。他清楚,对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来讲,目前中小学的所有课程以及大学的绝大部分基础课程的作业和考试,都能轻松完成。那么问题来了,这也是此前美国媒体抛出的一个论点——ChatGPT会把学校干掉吗?

  在5月19日,南开大学携手华为公司发布“人工智能赋能人才培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的现场,刘晓光谈到这段真实经历,而关于“智能时代,教育何为”的讨论,也成为现场热度最高的话题。

  自ChatGPT、Sora冲击世界以来,对未来的猜测也不断刷新人们的认知。对大学而言,当务之急是迎上这个瞬息万变的智能时代。此次南开大学推出的行动计划,被视为“吹响了以AI技术重塑人才培养新体系的号角”。行动计划包括教育教学、技术设施、管理服务三大领域,将全链条、全流程、全生态地让大学与AI深度融合,培养面向未来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

  南开大学校长陈雨露说,这是面向国家急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应时、应需、应势之举,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

  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冲击传统的方方面面 

  关于“ChatGPT会把学校干掉吗?”这个问题,刘晓光越想越觉得,听上去虽有点耸人听闻,竟然好像还有点道理。

  在大学里,学生能够通过慕课学习到世界上最好的教师教授的课程,倘若在学习过程中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还可以通过ChatGPT得到回答,那么大学教师的作用是什么呢?

  “补刀”的声音也越来越多。英伟达CEO黄仁勋提出一个观点,现在小朋友们不要学编程了,因为未来人类可以用语言直接与计算机交流。不久前,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又进一步说,程序员这个职位可能都将不复存在,未来的编程语言就是汉语和英语。

  照这种说法,一直教授大学C++课程的教授们难不成要失业了?刘晓光决定回到原点去思考自己从事的事业——教育的本源任务是什么?

  按照传统的教学设计,都是先由老师讲述知识,再通过平时作业和考试来考查学生学习知识的程度。“考试和作业其实都是没有意义的。”刘晓光说,教育的意义是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培养出正确的人生观、方法论和一定的专业能力。而眼下,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正是给这样的教育过程带来了冲击。

  也就是说,学生可以通过各种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直接知道结果,而把过程给忽略过去了。“这带来一个很大的问题:学生可能知道很多知识,但是这些知识怎么来的?为什么会这样?完全不知道”。刘晓光用一句话形容这类人——“谈笑皆鸿儒,思考全白丁。”

  未来一个木桶盛多少水,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板 

  人工智能是引领未来的新兴战略性技术,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重要驱动力量。中国科学院院士、南开大学副校长陈军说,放眼世界,人工智能正在开启一场比工业革命发展速度更快、涉及面更广、颠覆性更强的社会变革。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事关我国能否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的战略问题。

  人工智能赋能高等教育之路,推动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是回答“智能时代,教育何为”的时代命题的必然要求,“是顺势而为。”陈军说。

  从就业角度来看,受生成式人工智能影响最大的,可能是初级专业人士和技术人员,也就是以脑力劳动为主的白领工作,对个性化体力劳动者的影响反而不太大。

  因为使用了AI大模型,整个社会的创新创业门槛降低了,技术平权化,由此刘晓光判断,创业者、科学家或是创新者,将成为未来最重要的人。

  一些传统理论也将受到挑战。以人才培养中常用的“木桶理论”为例,传统观点认为,一个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但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刘晓光提出新的观点——未来一个木桶盛多少水,取决于最长的一块板,“其他那些短的板怎么办,由其他人补齐”。

  这就意味着,未来时代需要每个人都发挥出自己的特长,把自己的优点做到极致,其他的交给擅长的人一起来合作。

  带着这些新的思考,他们已经尝试对专业课和全校的通识选修课进行了优化探索。比如,C++课程要求同学们自主选题完成一个作品,作品不限主题,唯一的要求是要运用所学课程的知识,鼓励学生找到并能够发挥自己的特长。作品的制作过程必须全程开源开放,培养大家合作共赢的精神。作品完成后,还要做成短视频放到网上,让学生学会推销,掌握流量密码。

  “此次推出的行动计划,标志着南开大学开启了以AI技术推动教育模式新变革的新篇章。”陈雨露说,130余门人工智能通识基础课、专业课和AI+交叉课程是教育教学篇的核心,覆盖全体学生。

  如何培养AI领域的战略型紧缺人才 

  人工智能的加速发展已经让人们感到应接不暇。OpenAI刚刚发布了GPT 4o,其中字母“o”是omni,即全能的意思,凸显了其多功能的特性,它可以实时对音频、视觉和文本进行推理,能够处理50种不同的语言,还能读取人的情绪。著名的蛋白质预测结构模型AlphaFold2在蛋白质结构及其相互作用建模方面引发了一场革命,而不久前推出的AlphaFold3又进一步升级了功能,将帮助科学家们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精度推动生命科学的发展。

  关于人工智能是否会战胜人类的争鸣,也从未停止。“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一直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南开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程明明认为,要跟上AI时代,照本宣科地灌输知识已经过时,能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特别是解决行业中的痛点问题,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一个关键。

  “高水平人才不只是能写论文,更需要面向核心问题,将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程明明认为,大学培养的不应该是论文机器,而应该更多地解决行业问题,关注成果的影响力,而不是数量。

  他认为培养AI领域的战略型紧缺人才,应该面向经济主战场和国家重大需求。他所在的团队在AI领域依托华为、腾讯、阿里等公司的实际需求,服务了数以亿计的用户的日常需求,并产生了相应的经济效益;团队还与国家减灾中心等合作,将技术应用于一些核心产品。

  陈雨露说,我们迫切需要以高度开放的思维,统筹行业领军企业、高水平高校以及科研院所、校友群体等多方面育人资源,共同推进人工智能产教融合平台、人才培养联盟以及实践创新平台等建设,形成“理论与实践”“校内与校外”“技术与应用”的多元式赋能培养模式。

  华为昇腾计算业务CTO周斌也认为,通过多模式的协作共同加速中国AI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是时不我待的事,同时他也相信,“人工智能不会战胜人类,但是掌握人工智能的人必将在未来立于不败之地”。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胡春艳 来源:中国青年报

查看更多关于【教育资讯】的文章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
反对 0
举报 0
评论 0
图文资讯
热门推荐
优选好物
更多热点专题
更多推荐文章
亲子作业的价值在过程而非结果
  关育兵  近日,杭州市临平区教育局在回应人大代表关于减轻低年龄段家庭教育压力的建议时,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观点:亲子作业的价值,应在于它作为家长与孩子共同成长旅程的见证,而非仅仅追求单一的作业成果。这一观点不仅为我们当前教育实践中过度“

0评论2024-06-12491

打造“没有围墙的学校”
  6月3日上午9点多,在北京第二实验小学(以下简称北京实验二小)德胜校区,六年级(18)班的家长代表走进校园。教室里,他们和孩子们一起上了一节美术课和一节英语课。旁听完课后,班主任张维邀请家长开了一次特别的家长会,听取家长对学校和班级的意见建

0评论2024-06-12471

乡村“微学校”的别样精彩
  本报记者 张利军 通讯员 王强东  “没错,就是这所学校,跟报道里的图片一模一样。”一路导航,河南登封市石道乡中心学校校长刘辉一行几人,从嵩山脚下出发,跨过黄河,终于来到了位于河南济源示范区梨林镇的梨林小学,见到了梨林小学校长段济宁。  

0评论2024-06-12438

“大手”牵“小手” 育人显成效
  本报记者 鲁磊  ■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  “你长大想从事什么工作?”“你觉得哪些职业工资高?”“数一数一万元有多少?”……近日,成都市龙江路小学学生上了一堂“特殊”的思政课,特殊的地方有两点:一是上课的“老师”变成了大学的哥哥

0评论2024-06-12818

梦想与奋斗交织 温暖与祝福相伴
  6月10日,2024年全国高考顺利落下帷幕。今年全国高考报名1342万人,比去年增加51万人。  在这场关键“大考”中,千万学子奋力作答、勇毅逐梦,教育部、各地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竭尽全力,为考生保驾护航。  用心用情做细做实,全力保障平安高考  6月

0评论2024-06-11448

因师施培提升教师培训获得感
  李秀云  每位教师都有不同的生长之道、成长之道,都有不同的成长轨迹和发展方向。近日,河南省安阳市人民大道小学尊重教师个体差异,努力为每位教师创造适合其自身发展的成长环境的“因师施培”举措,受到媒体关注。如何提高教师培训工作的针对性、有效

0评论2024-06-11503

是否花式晒娃要细思量
  刘丽君  “这届孩子,首先学会的不是说话,不是走路,而是拍视频、刷视频。”网友的一句玩笑话,道出了我们如今面对的一个现实。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短视频已经全方位渗透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年轻的家长喜欢用视频记录孩子的成长点滴,年幼的孩子也越

0评论2024-06-11662

撑起“心”的晴空 促进健康成长
  本报记者 庞珂 通讯员 王帅民 代修鹏  “河南省历来高度重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夯实工作基础、提升干预成效、凝聚育人共识、营造浓厚氛围,积极构建新时代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新格局。”近日,河南省教育厅党组成员、

0评论2024-06-11868

高考英语全国卷:增强开放性 注重以文化人
  光明日报记者 陈鹏  6月8日下午,高考英语科目考试结束。今年英语全国卷命题思路是什么?又有哪些特点?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命题专家表示,2024年高考英语全国卷试题命制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结合各地高中英语教学实际,聚焦立德树人,加

0评论2024-06-10351

突出核心素养 考查关键能力——专家解析2024年高考思想政治、历史、地理全国卷
  光明日报记者 唐芊尔  6月8日,部分省区考生进行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科目考试。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命题专家表示,思想政治全国卷试题彰显学科育人功能,强化学科素养和关键能力考查;历史全国卷试题将服务教育强国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等要求融入试题

0评论2024-06-10709

深化综合考查 引导探索性品质养成——命题专家详解高考物理、化学、生物全国卷
  光明日报记者 周世祥  6月8日,2024年全国高考进入第二天。部分省区考生完成了物理、化学、生物三个科目的考试。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命题专家告诉记者,三科试题强化素养立意,强化学科观念考查,引导学生夯实知识基础;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加强实验考

0评论2024-06-10705

考查创新思维 激发探索兴趣——详解高考语文全国卷作文题设计思路
  2024年高考语文作文试题共6道。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命制全国甲卷、新课标Ⅰ卷、新课标Ⅱ卷3套高考语文试卷,另有北京、天津、上海自主命制3份。  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命题专家表示,高考语文作文试题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着力考查学生探索

0评论2024-06-10922

2024年高考数学全国卷:题量减了,思维考查加强了
  本报北京6月7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杨洁)今天,2024年高考数学科目已经结束。命题专家指出,2024年数学新课标卷调减了题量,同时增加了解答题的总分值,优化了多选题的赋分方式,强化了考查思维过程和思维能力的功能。  命题专家提到,新课标卷创设

0评论2024-06-10581

高考语文试题变化释放哪些教改信号
  2024年高考拉开了帷幕,语文试题再次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2024年高考作文有哪些新特点?语文试卷命题变化释放出哪些教育改革新信号?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了语文教育专家及一线教师,对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命制的新课标Ⅰ卷、新课标Ⅱ卷、全国甲卷3套高

0评论2024-06-10304

“行走的思政课”走新更走心
  “这次研学,让我不仅了解到家乡的农耕文化,感受到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工匠独特精湛的匠心,更重要的是懂得了用心去感受美好。”在日前举行的研学活动中,甘肃省民乐县金山小学四年级学生张馨雨高兴地说。  这次研学活动是该校四年级全体师生在该县六坝田

0评论2024-06-10906

坚持立德树人考教衔接面向未来
  2024年高考拉开帷幕。记者从教育部教育考试院了解到,2024年高考命题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党的创新理论有机融入试题,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考试的育人导向。高考命题扎

0评论2024-06-10879

让留守儿童“扬起笑脸 拥抱阳光”
  画完自己的笑脸,再画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一个下午,鲁鲁(化名)画了7张笑脸。和鲁鲁一样,“六一”国际儿童节那天,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大田坝镇文沧村的孩子们画了一张又一张笑脸,开心极了。  这是团云南省委驻文沧村工作队结合首个全国

0评论2024-06-09324

高考语文试题变化释放哪些教改信号
  2024年高考拉开了帷幕,语文试题再次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2024年高考作文有哪些新特点?语文试卷命题变化释放出哪些教育改革新信号?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了语文教育专家及一线教师,对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命制的新课标Ⅰ卷、新课标Ⅱ卷、全国甲卷3套高

0评论2024-06-09472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