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学习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聚焦高考改革:新老并轨,试卷有何变化?

教育资讯  2020-07-16 09:340

  光明日报7月15日消息,今年高考非常特殊,或许称得上是最近几年来最“复杂”的1次高考。“新高考”已在路上,“旧高考”还在改革,在“新老”交替的进程中,“新高考”如何更好地展露“雏形”,将对未来的教学改革产生示范作用。

  而考试结束后,如往年1样,有学生称“难”,有学生称“易”。因何难?因何易?在“新旧高考并轨而行”的今年,试题的难易程度有何变化?记者访问1线专家学者,细数试卷背后流露了哪些信号。

  新老并轨,“新高考”展露雏形

  之所以把今年高考称为“最复杂”,缘由在于新高考改革和旧高考情势的“并轨而行”。新高考改革始于2014年9月,这是恢复高考以来最为全面和系统的1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浙江、上海作为先行先试的试点地区,从2017年起,即2014级高1学生正式启用新高考。同年,北京、天津、山东、海南4省开始启动新高考改革,今年高考为首次实行新高考。2018年,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8省分进入“新高考”时间。目前,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广西等省区作为第4批试点地区,还未进入“新高考”行列。

  中关村学院学术委员会原负责人吕文清将今年的高考情势大致分为3类。“1类是‘旧标准’‘旧教材’‘旧高考’;1类是‘旧标准’‘旧教材’‘新高考’;还有1类是‘新标准’‘新教材’‘新高考’,全国整体新老高考实质并轨,各省市4个批次有序进入,课标和教材版本更替进度不同,考试内容范围差别,旧高考卷、新高考卷、全国卷、独立命题卷交汇,多种种别叠加,2020将成为高考改革史上的又1个重要节点。”吕文清告知记者。

  对“新旧高考”的交织带来的改革,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胡向东认为,招生计划、录取方式、考试模式等多方面都将相应调剂,但“考甚么”始终是高考改革的根本问题所在。“特别是在招生计划和录取机制改革基本定型以后,考试内容这1高考改革最为重要的、也是最难改进的部份浮出水面,正在加快速度推动:1是建立了高考评价体系,已于2019年12月发布的《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及其说明,提出了‘1核4层4翼’的高考评价体系框架;2是重点掌控高考的核心功能,科学设计和选择考试内容;3是建设现代教育考试国家题库;4是管理机制上新高考构建‘全国高考统考+地方学考选考’的科目命题机制,教育考试中心负责全国统考科目的命题,各省负责学业水平考试的命题”。

  大量背景材料、情形设置,考核学生思辩能力

  考试结束后,在1些使用“旧教材”+“新高考情势”的省分,1些考生反应,试题“变难了”。为何会有“变难”的感受?1位1线教师告知记者,去年12月,他们曾进行实验性测试,结果“不太理想”。

  “1位女生考完英语就哭了,英语作文她不知道从何下手,此前背过的‘警句’全都派不上用处。这道题的大意是,某国际知名博物馆将举行世界民俗展,请写1封英文推荐信介绍你故乡的春节民俗文化。这不但考察英语水平,还有文学、历史等知识,是1道跨学科的思辩性考题。”这位老师说。

  吕文清告知记者,而这恰好是今年试题遭到肯定的缘由。“在全球化的背景之下,很多国家高考制度都在改革。今年的试题考核学生多种能力,突出国际视野。”

  今年全国1卷的语文作文题,“管仲、鲍叔牙、公子小白”之间关于小义和大义的论述,也鲜明地体现跨学科的思辩色采。“不只考察语文,还有历史知识和相干哲学道理,引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吕文清说,而在每科考试中都大量出现的背景材料题、情境设置题也是如此。如果考生的浏览能力不强,题目分析就很占用时间。

  胡向东注意到了高考试卷背后需要考生掌握的逻辑关系和批评精神。“上海卷作文题设置‘转换’的论题,引导学生思考人在转折时发挥的作用,全国Ⅲ卷‘如作甚自己画好像’奇妙设置充分的思辩空间,引发辩证思惟。同时,语言应用是学生语文核心能力、关键能力,而这类能力需要1定的情境才能激起和进行全面考核,语文高考命题引入了情境理论,明确将情境作为考核载体,不断探索情境设置的方法与路径。这些探索10分珍贵。”胡向东说。

  北京大学考试研究院院长秦春华认为,这清晰地指明了未来高考的方向——“在教育考试中心今年年初发布的《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创新性是高考评价体系中最重要、最关键和最核心的1翼,也是高考服务于高校人材提拔的根本。是不是具有‘审辨式思惟’恰正是衡量创新性的重要标准。”

  重视进程评价,高考改革在路上

  未来的高考,已初现雏形。吕文清认为,这个雏形是弥足珍贵的。未来的高考,将重视进程评价,如大数据1般将考生的特点展现出来,而这,也是高考最“难”的地方。

  改革开放以后,高考走过了40多年时光。从1977年高考录取比例不到5%,到今天超过70%。“当年高考只需要拉开辨别度就够了,今天我们要把最合适的学生送入他们理想的学校。这是高考‘难’的地方,它不再只具有筛查功能、分流功能,而是1个‘人材储备库’。”吕文清说。

  在考试中,未来还应注意哪些方面?吕文清认为,要注意试题材料情形设置的“理解偏差”。“比如对疫情的感受,湖北学生和偏僻山区学生的感受是不1样的,未来应当做好辨别。比如数学选择题触及了乐理和弦,这5分可能让欠缺和弦知识点的学生摸不着头脑。这些都能从技术层面做得更好。”吕文清说。

  胡向东以高考语文为例,希望未来中学教学可以将教—学—考进行有效衔接。“语文课堂是培养批评性思惟的主要阵地,开发学生的批评性思惟能力,需要平时教学就对学生的思惟进行训练。而高考语文体现出来了明确导向:引导语文教学的价值取向,通太高考设题引导教学,增进教学中不断通过提出问题、由问导思,增进学生带着问题思考和学习,在学习有效解决问题的进程中,习得思考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胡向东说。

  (原题为《新旧高考并轨,试卷有何变化》)

查看更多关于【教育资讯】的文章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
反对 0
举报 0
评论 0
图文资讯
热门推荐
优选好物
更多热点专题
更多推荐文章
破解乡村科学教育困局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李瑞璇 记者 张渺  因地制宜让乡校科学教育更鲜活  “流动科学课”来了。  前不久,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昝岗乡中心小学的学生正在跳操时,一辆满载科学道具的大巴停在了操场边。大课间一结束,大巴周边围满了来看热闹的学生

0评论2024-05-14564

首届教育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研讨会在京举办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樊未晨)近日,“首届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建设与发展研讨会”在首都师范大学举办,研讨会重点围绕“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的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等议题进行了研讨。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田慧生等全国教育学

0评论2024-05-11613

2024年河南省暨漯河市职业教育活动周启动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潘志贤)5月8日,2024年河南省暨漯河市职业教育活动周在漯河启动。活动由河南省教育厅和漯河市政府共同主办,漯河市教育局承办,漯河市第一中等专业学校协办。  河南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张国强介绍,近年

0评论2024-05-11470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