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学习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复旦大学自主研发脑机芯片 无线、低耗能、轻量化

生活热点  2021-04-25 18:520

  实验室中,几只头戴电极帽的小鼠灵活游走。电脑上同步显示出5颜6色的波段。小鼠大脑发出的极其微弱的脑电信号被完全记录下来。原来电极帽中藏有不如指甲盖大的芯片。

  记者24日得悉,参展第8届中国(上海)国际技术进出口交易会的复旦大学的“全无线侵入式64通道脑机接口芯片模组”项目在上交会“10大人气项目评选”中,摘得“镇馆之宝”称号。

  该项目在单芯片上集成64个信号收集通道,实现了4米范围内64通道全带宽神经信号24小时不中断记录。据介绍,该项目研发成功前,国际上在该领域还没有有成熟先例。与国外同类商用产品相比,功耗下降了10倍,重量不足3克,本钱仅为同类产品的1半。

  据了解,最近几年来,中、美、欧等国家和地区纷纭启动脑科学计划。收集并分析大脑活动的电信号,是研究大脑的1种重要手段,而脑机接口芯片,是相干科研仪器的核心部件。

  据研究团队介绍,“无线”是这款芯片区分于市面同类产品的最大优势。当下,脑机接口系统大都需要在实验室动物上安装记录装置,装置需通过电缆与外部记录系统相连。这类连接方式限制了生物体的活动范围,线的纠缠与旋转容易产生作用力,致使生物体脑部损伤。无线脑机接口芯片成功摆脱了线的束缚,更接近生物体自然状态。

  “低功耗+长续航”是该芯片的另外一大特点。许多无线技术芯片功耗较大,中途频繁更换电池会打断监测进程,干扰生物体自然状态。

  经过研发团队重点优化芯片的电路设计,下降了其功耗后,这款芯片能够实现24小时连续工作,对生物体进行长时间、不中断的数据监测。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轻量化”是1大突破。团队把大部份功能都集成在芯片上,将使整颗芯片面积小于16平方毫米,总重量不超过3克。

  事实上,脑机接口领域研究的相干利用,已在渐渐走近人们的生活,特别是医疗领域。据悉,以这款自研芯片为核心部件的无线脑机接口系统正在接受上海脑科学家的测试,有望在不久的将来,成为中国脑科学与类脑研究的利器。

  复旦类脑芯片与片上智能系统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徐玲介绍,未来,这款芯片利用场景将集中在3个领域:认知障碍疾病的医治、运动康复,和硬件装备控制。据流露,目前,研究院正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合作展开灵长类动物实验,将电极植入猴子脑内,无线收集多通道的脑电信号以了解癫痫病的发作机理,并实现预判和相干医治。另外,抑郁症、狂躁症、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等精神类疾病患者,也有望通过相干研究得到辅助医治。

  该芯片研发团队核心成员吕良剑表示,芯片的优化工作仍将继续,团队也会继续展开脑科学相干领域的研究。(记者 陈静)

查看更多关于【生活热点】的文章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
反对 0
举报 0
评论 0
图文资讯
热门推荐
优选好物
更多热点专题
更多推荐文章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