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小学学习首页 频道列表

小学二年级语文《活化石》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

二年级语文知识点  2022-02-22 09:060

小学二年级语文《活化石》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

【#二年级# 导语】语文承载着学习其他科目的基础。它对学生会产生一辈子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往往是潜移默化的。一般人们会觉得这种影响在现在小学阶段没有必要,感觉它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殊不知,小学教育阶段,学生是学习语言学科的黄金时间,而且小学生最容易受影响。以下是®乐学网整理的小学二年级语文《活化石》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二年级语文《活化石》知识点

  字:杏、树、慢、鲟、怪

  词:动物、植物、化石、珍贵、可爱、灭绝、亮晶晶、保护、稀有

  重点句子:

  1、银杏树,又叫白果树,它是几亿年前的树种,十分珍贵。银杏树的样子很容易辨认,一片片叶子像一把把扇子。银杏树长的慢极了,如果你小时候种下一棵银杏树,一直要等你当上爷爷,才能吃到它的果子。所以,银杏树又叫公孙树。

  2、大熊猫是我们熟悉的动物,非常可爱。和它在同一期生活过的动物,许多就灭绝了,大熊猫却一代一代的活到今天。我们都知道大熊猫爱吃竹,你能想到吗,它们的祖先却以肉为生。

  3、中华鲟也是一种古生物,它有一亿多年的历史。中华鲟生活在江河里,的可以长到五百千克重。它身上披着大片的硬鳞,核桃大的眼睛亮晶晶的,一张大嘴又尖又长,样子怪怪的。由于缺乏保护,目前,中华鲟已成为稀有的鱼种了。

  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介绍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这三种“活化石”克服重重困难,经历岁月风雨,顽强地生存到现在的经历,告诉我们一定要保护好稀有生物。

【篇二】小学二年级语文《活化石》教案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阅读,知道三种活化石: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的特点。

  3、能初步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有保护珍惜生物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初步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有保护珍稀生物的意识。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师生一起收集有关古生物的资料。

  教学设计:

  一、设计情境游戏,复习生字

  游戏名:熊猫卖气球

  游戏内容:熊猫手中还有11个气球还没有卖出去,只要学生读对气球上的字,就帮熊猫卖掉一个气球。(课件出示)

  二、导入新课

  师:熊猫感谢大家这么快就帮它把气球都卖光了。现在老师要带大家到三个地方去玩玩。首先我们要去的是植物园。植物园里有一种非常珍贵的银杏树,大家可以仔细看看,并在同桌之间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课件展示画面:一棵银杏树)

  第2段的教学:先让学生观察课件展示的银杏树,说说自己眼中的银杏树,再回到课文当中,采用自由读,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找出银杏树的特点。学生交流各自找出的特点,指名读,品读这些体现银杏树特点的句子。再全班齐读本段。

  第3段教学(去动物园)

  1、猜一猜

  课件出示一道谜语:像熊比熊小,像猫比猫大,戴着黑墨镜,问她最爱啥?最爱鲜竹叶。[熊猫]

  2、说一说

  在哪里还见过熊猫呢?生畅谈,老师也在幻灯片上展示一些附有熊猫的图片。

  3、找一找

  找出关于描写熊猫特点的语句。

  4、读一读

  指名读,评读,男女生赛读。

  第4段教学(去海洋管竞选讲解员)

  课件播放中华鲟的图片,学生观察。设计一个情境,海洋管要招一个讲解员给游客介绍中华鲟。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试讲,推选一名代表参加竞选讲解员。

  3、各小组派代表上台竞选讲解员,解说中华鲟。

  4、学生评一评哪个同学讲的,当选为讲解员。

  全班自由读,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活化石站起来读。

  三、拓展交流课外资料

  1、学生交流自己课外找的一些关于动植物活化石的资料。

  老师也课件展示其他一些海洋活化石,植物活化石图片,供学生认识欣赏。

  2、倡导学生保护这些稀有活化石,齐读最后一段。

  四、完成157页读读写写

  五、总结

【篇三】小学二年级语文《活化石》教学反思

  《活化石》一课介绍了银杏树、大熊猫和中华鲟三种幸存的珍稀生物,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学生们学得非常轻松。

  教学一开始,我让学生先理解化石,然后从字面意义上了解什么是活化石。在教学“银杏树”时,抓住比喻句进行教学。“银杏树的样子很容易辨认,一片片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这个句子除了让学生知道银杏树的叶子很像扇子这一特点外,我还抓住了两个语文知识点。第一个,这是一个比喻句,我让学生模仿句子,进行打比方句子的训练。第二个知识点是,在这个句子中,有两个重叠量词,分别是“一片片叶子”、“一把把扇子”。这是这篇课文的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在这里时,我进行了这样的处理。让学生读读上面两个词语,让学生发现有什么物点,学生很快就找出来了。“片”和“把”字重叠了。我让学生对比“一片叶子”和“一片片叶子”、“一把把扇子”和“一把把扇子”在意思上有什么不同。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一片叶子”只有一片叶子,“一片片叶子”就是有很多叶子。“一把扇子”就是只有一把扇子,“一把把扇子”就是有很多把扇子。

  接着,让学生自己学习“大熊猫和中华鲟”,明白大熊猫的祖先是以食肉为生。中华鲟的特点是:大、重、少和怪。最后,在大家都了解了活化石的含义的时候,恰到好处地引出本课的情感目标,那就是我们要保护这些活化石。

查看更多关于【二年级语文知识点】的文章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
反对 0
举报 0
评论 0
图文资讯
热门推荐
优选好物
更多热点专题
更多推荐文章
小学三年级这儿真美作文十篇
【#三年级# 导语】小学生学写作文,是让他的自我表述能力的一个进步,学好作文,可以让他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有兴趣,更能熟练、顺畅的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以及更加成熟的理念。写作是语文的综合积累,是包括字词句的联系,写作能力的提高意味着语文基础的扎

0评论2022-09-22899

小学三年级关于银杏树的作文300字
【#三年级# 导语】银杏树一般指银杏。银杏(学名:GinkgobilobaL。)是银杏科、银杏属植物。乔木,高达40米,胸径可达4米。幼树树皮浅纵裂,大树之皮呈灰褐色,深纵裂,粗糙。幼年及壮年树冠圆锥形,老则广卵形。以下是©乐学网整理的《小学三年级关于银杏树

0评论2022-09-22850

小学三年级描写银杏树的作文300字
【#三年级# 导语】银杏(学名:GinkgobilobaL。)是银杏科、银杏属植物。乔木,高达40米,胸径可达4米;幼树树皮浅纵裂,大树之皮呈灰褐色,深纵裂,粗糙;幼年及壮年树冠圆锥形,老则广卵形。以下是©乐学网整理的《小学三年级描写银杏树的作文300字》相关资

0评论2022-09-22927

二年级语文试题:句子练习(第三册)
1、照样子写句子:  1、湖水像一面镜子。  _____________ 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嫦娥奔月是神话故事,女娲补天也是神话故事。  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是_______________  3、小河上有座石桥。  _________

0评论2022-09-21657

小学二年级语文《活化石》原文及教案
【#二年级#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以下是©乐学网整理的小学二年级语文《活

0评论2022-09-21426

小学二年级语文《活化石》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二年级# 导语】《活化石》讲了化石是怎么形成的,很多远古时代的生物已经灭绝了,像三叶虫、恐龙等等。我们要想了解它们的生存情况,只能通过对它的化石进行科学的研究。以下是®乐学网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原文】 在博物馆里,我们观看一块

0评论2022-09-21970

二年级语文上册《活化石》课后练习题
一、根据课文组词。  历( )   史( )   灭( )   克( )  化( )   代( )   孙( )   植( )  二、填填记记。  1、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就是活化石。  它们都是很久很久以前的物种,和它们同时期的物种大都______了

0评论2022-09-21908

新课标语文二年级上册复习要点归类:按课文内容填空
按课文内容填空:  1.银杏树又叫(),还叫()。银杏树的叶子像()。  2.()爷爷培育出的杂交水稻良种,大大提高了水稻产量。  3.植物妈妈的办法(),不信你就()观察。那里有许许多多的(),()的小朋友却得不到它。  4.人多计谋广,()。 

0评论2022-09-21953

六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 看拼音写词语 (10分)  xiū rǔkān cèfù yùbǔ rǔfán zhí  ( ) () ()( ) ()  cuī huǐ nónɡ yùmó bàidiān bǒkānɡ kǎi () ()() ( ) ()  二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4分)  阻挠( náo ráo )袒露(lù lòu )漂泊(pō bó )

0评论2022-09-21440

2016年秋二年级上语文《活化石》练习题
语文作为小学教育的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好其它课程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二年级语文练习题是必不可少的,我们整理了二年级上语文活化石练习题,希望大家能够合理的使用!一、根据课文组词。【在线字典查询】历( )   史( )   灭( )   克( )化( )   代

0评论2016-12-02592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