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运营教程首页 频道列表

社区运营的六个陷阱

运营管理  2016-03-10 15:360

社区运营的六个陷阱

        说说做社区时踩过的坑,我觉得很有共性,对于很多社区都适用。

        1.为了提升用户粘性去做社区

        我们去做一个产品或功能,用户需求是唯一原因。这个道理所有人都明白,但还是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我们是工具类app,用户大概每周访问一次,为了增强用户粘性、提升DAU,我们决定做社区。

        再次表态,应该是用户有需求才做社区,而不是为提升粘性去做社区。看似这两句话差不多,而且结果也有可能是一样的,但是最根本的分析思路是错的,这就有可能导致结果失败。

        如果只是从提升用户粘性出发,很可能出现的做法是,在app里加一个社区的tab,因为这样就达到了「有社区」的目的。

        如果目的是满足用户交流的需求,经过思考分析,得出的结论是通过一个社区形式去满足,但具体产品形态不一定像已有产品一样去加tab,独立的社区模块不一定符合用户需求,或许将社区元素融入至工具模块内是更好的选择。

        所以,出发点不同,到达的终点很可能差别很大。

        2.急功近利的追求增速

        社区最重要的是氛围,氛围是由小部分活跃用户创造。从零开始做社区的时候,根据产品定位找种子用户,再通过各种手段让他们玩起来,通过玩起来这个过程形成社区的氛围,虽然一句话概括说完了,但需要一定时间去积累。

        最担心的是,完全用数据去衡量一个新社区的运营进展。如果要求每周社区数据(如UV或UGC量)都有涨幅,肯定没办法踏踏实实做前期积累,只能是疲于应付的做活动、搞噱头,可惜这时地基还没打牢,引来的用户也会很快流失。

        如上文所说,社区的运营节奏非常重要,每个步骤都有不同的作用和侧重点,将几个步骤连接起来才有可能看到明显的效果。如果单独拿出某一步或某一周的数据,希望从中看到显著的涨幅,这是不现实的。

        社区像一个雪球,从小慢慢滚大才结实;社区像一个人,吃好每一顿饭才能健康长大;社区像一座高楼,不能只想着完工后耸立在那里的样子,应该先扎实的打好地基。

        如果在初期盲目追求增速,急功近利的希望用户数「每天一个新台阶」,就会打乱运营节奏,去迎合这个不合理的目标,做本不应该做的事。最后只能是拖慢了社区前进的脚步,甚至会死掉。

        来看知乎是怎么做的,这是周源的一段原话:

        我们其实没有炒作过热点话题。早期会邀请优质用户,建议他参与一些适合谈的话题。知乎的用户发展,经过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邀请制,你要成为知乎用户,你必须申请,或者通过朋友邀请。我们最开始选择邀请的200个用户,他们会去影响到随后的两万个用户。那时候你在站外搜索出的内容链接,大部分都是不能访问的。这个过程大概持续了两年的时间,我们的想法是,发展可以慢一点,但要让社区的氛围能够沉淀得更好更扎实一些,让更多的人来定义知乎。

        文中的「两个阶段」,就是知乎的运营节奏;「邀请的200个用户」是种子用户;「站外用户不能访问」,是为了社区氛围和内容质量做的措施之一。但非常非常难得的是,这个相对封闭的状态,居然持续了两年的时间。我想,大部分公司连两个月都无法接受吧。

        所以,不要只看到知乎现在的知名度和量级,而忽视人家最初的耐心和克制。

        3.无法改变用户认知

        编个例子,你去超市买牙膏,架子上摆着佳洁士和康师傅两个品牌,你选哪个?第一反应肯定佳洁士,毕竟听起来这是个牙膏。而康师傅应该是方便面啊,买牙膏时选这个感觉很怪。

        这就是用户对品牌的固有认知,改变起来成本很高,也不一定能成功。在互联网领域也一样,百度是搜索、淘宝是网购、美团是团购,这是普通用户对这三个品牌的第一印象。但其实他们还有很多其他产品线,当这些独立产品与母品牌差别较大时,就会遇到改变用户认知的难题。

        尤其对于那些先有工具,再有社区的产品,用户的认知往往还停留在工具上,很可能没注意到社区的存在。让用户关注和认可新方向(社区)的过程,就是扭转品牌认知的过程,需要一段时间,或长或短,因具体情况而异。

        在这个环节做的比较顺利的,大多是女性app,比如大姨吗;做的不顺利的就太多了,比如淘宝推出过那么多社区类产品,目前还都没成功过。

        改变用户认知,不能说肯定不行,但至少这是个难题,会耗费大量时间和人力的成本。

        4.绝大部分用户不善于分享

        愿意且有能力在社区/社交平台上贡献内容的用户,是极少数。虽然身边的运营妹子能把微博和朋友圈写的精彩有趣,但普通用户的UGC能力可不是这样,去看看长辈们的朋友圈就知道了,大部分网民创造和辨别优质内容的能力很差。

        当然,除了我们的长辈之外,精英人群也是一样的:

        知乎上回答问题的用户占比只有5%,每天有95%的新增提问是没人回复的。

        不仅是国内网民,外国用户也是一样的:

        Twitter的40%用户从未发过内容,只有10%的用户发布过10条以上的内容,发布超过100条内容的用户,只有2%。

        如果决定做社区,就必须接受这个现状,即使已经有了一定数量的用户,真正贡献的还是非常少。而且无论运营上怎么努力,绝大部分人仍然不会被转化为贡献用户。

        5.用户需求不存在

        上文的「决定社区成败的三个因素」中提到过这点,在这里仍然强调一下。确实有很多失败的案例,是因为瞄准的是一个伪需求,是不成立的,所以即使把运营逼死,社区也做不起来。

        除了伪需求,还有一种情况是希望把线下需求搬到线上来,通过社区满足。在线下时,有现成的群体呈现了某种需求,但搬到线上就变味儿了,就不一定成立了。

        有个朋友是做医疗行业的,公司的用户都是三甲医院的院领导,提供的服务是高规格的线下医疗会议。医院领导非常愿意参加,有高端圈子的社交需求,也有经济利益。但公司想把这群医院领导,从线下活动转化到线上产品,通过一个app来实现资讯、社交、研究的需求,这就是不成立的。

        另外,从线下转移到线上产品,是有成本的,有操作门槛的。受碍于人的惰性,很可能这样的社区因为没人愿意「转移」,或者太高的流失率而失败。

        6.社区产品的商业变现难

        作为一个有价值的产品,就要有商业变现的能力,否则就无法生存。交叉补贴和烧钱的方式,只适用于大公司,而且也不是长久之计。

        之前有一种说法,只要社区的用户量极大,就不愁赚钱的事。从方向上说是没错的,但寻找「赚钱」的方式可能会非常难,甚至把社区难「倒」。

        因为社区的主体是内容,离钱很远。如果有任何涉及「钱」的元素出现在社区,用户体验会受到严重伤害,也会影响内容的中立性、纯粹性,让社区氛围充满「铜臭味」。用户对此非常敏感,反应也会很强烈,比想象中要严重的多。

        有一个朋友的内容型app,dau已超百万,但只要在产品中出现商品相关的信息,用户就会流失,点击率也非常低。找不到合适的商业化模式,很可能会导致产品死掉,这也是将这个案例匿名的原因。

        知名产品的案例有很多,贴吧是之最。由于对贴吧品牌认知太强,导致广告位点击率很低,虽然每天也有不少广告收入,但对于贴吧这样量级的产品来说,根本覆盖不了成本。所以,才会有了大家看到的各种变现尝试,卖会员倒还正常,「卖吧」就很伤用户和品牌了。

        豆瓣靠卖广告,每年有超过一亿的营收,但对于豆瓣这样高附加值产品来说,这个数字才刚刚及格。知乎也小心翼翼的开始商业化探索,不会做一丁点影响用户体验的事,也正是这个原因,商业化的进展比较缓慢。

        

        韩叙,微信公众号:运营狗工作日记,猫眼电影产品运营专家,在从业的近10年里,专注互联网运营领域,包括产品运营、用户运营、社区运营和UGC运营。

        

查看更多关于【运营管理】的文章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
反对 0
举报 0
评论 0
图文资讯
热门推荐
优选好物
更多热点专题
更多推荐文章
都2020年了,你还不会做社区?我给你分享一些秘籍!
以下内容来自于栀枝翰林院内部份享第2期,栀枝翰林院是类类组建的创作者组织,希望帮助那些有能力、有1技之长、有潜质的人实现自我价值。欢迎各位加入!大家好,我叫萧墨,是1个深耕内容和社区领域的运营,很荣幸跟大家1起讨论问题。今天我会从个人经验来分享

0评论2020-03-09516

从初阶到高阶,如何做好社区运营
从事互联网行业的几年间,兜兜转转的,1直在和社区打交道。社区的概念由来已久,从web时期的天涯、猫扑,到贴吧、豆瓣,移动时期泯灭的内涵段子等等。时至本日,社区产品仍然众多,展现形态也从图文丰富到短视频、直播。和社交世界的不同,社区界百花齐放百家

0评论2019-07-24370

我对社区的思考,可能没啥用,但就是想写出来
从14年前做BBS,到现在的快手,我真是和社区有缘,也确切喜欢。做死过几个社区以后,我就不敢再碰这玩艺儿了,知道自己能力不够。再看业内,近10年死掉的社区1大把,就剩少数几家艰巨的活着。知乎keep小红书豆瓣也都在过商业化这关,否则也不敢说成功。这事确

0评论2019-06-25343

社区运营最强7招:每一招都离不开“人”
前段时间,1家B轮公司的CEO和笔者聊起,他们正打算孵化的社区产品,2个小时里他居然把我说的1愣1愣的。让我这么吃惊的是:这位从创业1直奋战在1线的先行者,对社区的理解竟然完全处于0的阶段;并且从他的描写中可以看出:公司核心团队无1人对社区运营有1套完

0评论2019-03-31529

社区运营三板斧:内容、用户、活动(附案例)
过去2年多,笔者1直在做社区运营。最初是在社交行业,目前在互金行业。满打满算,已27个月。最近1年多的工作,笔者负责了社区内容推荐、用户运营、促活活动,期间还完成了各类竞品分析、社区产品功能梳理等工作,因此有机会串连1起,对社区运营有了更加深入的

0评论2018-08-081047

社区运营里最省成本的一件利器和法宝!说说周边产品的妙用!
在社区运营里,有一种利器相对来说,是可以最大程度省成本的,那就是周边产品。不但运营成本可以省下来,对于品牌传播,这也是一

0评论2016-07-0345

糗事百科产品经理经验分享:优质社区的构建与运营
嘉宾:续写,糗事百科产品经理,曾就职于小辣椒科技、秋菠网,爱琢磨的人性产品经理一枚,对社交产品有独到见解。今天主要和大家

0评论2016-04-13142

决定社区成败的三个因素
1.定位有一个正确的定位,项目就成功了一半;定位有问题,怎么折腾也没戏。同理,对于社区来说,定位最重要,实操时需要考虑以下

0评论2016-03-10114

社区运营的节奏:冷启动+探索模式+快速复制
社区就像集市,有慢慢聚人的过程,不会一下子热闹起来。所以,在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中,社区运营的节奏感是非常重要的。简

0评论2016-03-1086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