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幼儿学习首页 频道列表

挫折——孩子成功的起点

婴幼儿早期教育方法  2016-09-26 09:470
临泽县板桥小学 范青

古人云:人之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在人生过程中遭受失、出现挫折是正常的。关键在我们要正确面对挫折,在逆境中不气馁,不放弃,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心,才能走出困境。有研究表明,人在孩提时的心理承受是最弱的。当前,独生子女人人受宠,一些家长可宁可苦了自己,不可苦了孩子,千方百计为自己的小孩铺平道路。但未来的社会充满了竞争与挑战,孩子如果只会在父母为其铺好的道路上顺利前进,那么一但遇到困难和挫折,就会难于承受,败下阵来。如今许多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开始认识到,从小培养孩子的心理承受力,对孩子给以适当的挫折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

所谓挫折教育,是指在科学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根据孩子身心发展和教育的需要,利用和创设某种情景条件,提出某种难题,启发和促进孩子动手动脑来解决问题,使他们养成乐于尝试、勇于克服困难,敢于经受挫折的习惯,从而引导孩子逐步摆脱依赖,形成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挫折的承受能力。但是,如何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挫折教育呢?作为一个幼教工作者的我,谈谈我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引导孩子正确认识挫折。

日常生活中,有些父母对孩子的事情一味包办,虽然,孩子在接触外界新事物、学习新知识时,的确离不开大人的帮助,但如果这种帮助变成了代替,久而久之,孩子就会缺乏克服困难的心理体验,容易产生畏难、依赖的情绪,造成学习障碍。因此,实行挫折教育首先要破除孩子的依赖性。父母应该让孩子坦然面对现实,意识到成功是建立在自己努力的基础上的。无论是快乐、失望,都要让孩子去体验、去经历,这样才能使孩子有足够的适应能力去面对未来各种各样的竞争。就像幼儿学会走路时跌倒后爬起来再走,跑步比赛总是有时比别人快、有时比别人慢一样,小朋友说错话,做错事不要紧,告诉他许多科学家在小时候也常犯错误、失败过,如:爱迪生、牛顿……还可以讲讲英雄人物等不怕挫折、失败的故事。只有让幼儿在克服困难中感受挫折、认识挫折、才能培养出他们不怕挫折、勇于克服困难的能力,产生一种积极主动接受新事物、承认并敢于面对挫折的自信心。

查看更多关于【婴幼儿早期教育方法】的文章

展开全文
« 上一页 1/2 下一页 »
相关推荐
反对 0
举报 0
评论 0
图文资讯
热门推荐
优选好物
更多热点专题
更多推荐文章
从小事入手提高幼儿的抗挫折能力
古人云:人之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在人生过程中遭受失败、出现挫折是正常的。关键是孩子们如何正确面对。最近我发现班级内的个别孩子,一遇到不称心的事情就“哭”的现象。且这些孩子的各方面能力都比较强,平时得到的表扬多,很少被

0评论2017-05-28738

浅谈家庭中幼儿习得性无能心理障碍的克服
一、背景 习得性无能这一词最初由塞利格曼(Seligman,1967)研究动物行为时提出的。他发现当动物无法避免有害或不快的情境而获得失败经验时,会对日后应付特定事物的能力起破坏性效应。经深入地研究发现,人类也同样有这种行为。如拿两组幼儿作被试,一组顺利地

0评论2017-05-26654

浅谈自信在幼儿挫折教育中的重要性
浅谈自信在幼儿挫折教育中的重要性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仇集镇中心幼儿园 丁妞园摘要:我们每个人都会在一生中遇到很多挫折,人生有高就有底,有平坦就有坎坷,当我们真的遇到挫折时,应该用该的去面对,而不是逃避现实,挫折的存在在我们人生中十分重要,正确

0评论2017-05-26889

孩子你准备好了吗(幼儿挫折教育)
现在的孩子都生活在家长的氧气里,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家长怕孩子受伤害,什么事情都是取而代之,连孩子处理问题能力的权利都给剥夺了,因此许多孩子在遇到困难时就会手足无措,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这样的孩子缺乏自信心,不会很好的解决问题,不

0评论2017-05-26628

让孩子受点挫折教育
当今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往往成为家庭的中心,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家长对他们宠爱有加,万般呵护,使他们在家中养成了任性、骄横的不良习惯,受不得一点委屈,一旦遇到挫折,便心灰意冷,甚至产生不良的行为反应。试想如此下去,怎会面对

0评论2016-10-26632

浅议幼儿挫折教育的“度”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既会有愉快的创造,又会遇到各种挫折,即所谓“碰钉子”。心理学上认为它是“当个人从事有目的的活动受到障碍或干扰时所表现的情绪状态”,挫折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生活内容之一。世上的事情往往这样:成果未成,先尝苦果;壮志未酬,先

0评论2016-10-26998

教育随笔“挫折”使人进步
开学已经有两个星期了,因为是跟班,所以班上的每一个孩子的习性都已经了解的很清楚了。针对一些孩子的一些经常会犯的劣习,需要一定的激励,让他们能够看到希望。说说我们班,“新来的老生”,从 外表来看,已经是一个大小伙子了。超出老师的个头坐在教室的

0评论2016-10-20941

面对挫折,要做得更好
  小象棋失败者   开心果妈妈:   带小果去参加国际象棋大赛,他为此激动了很久,我倒无所谓,觉得他是小组里最年轻的一个,如果真的输得稀里哗啦,不知他是否能承受得住,为此劝他别比了,趁早回家。(不是儿子怕挫折,是当妈的怕受挫)   比赛要6场,

0评论2016-10-19590

降低达不到理想状态时的挫折感——自信心保护
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失败和挫折是必然存在的。当失败和挫折发生时,我们要帮助孩子正确对待失败和挫折,增加经验、接受教训,丰富阅历,从中接受积极的信息。一是理解儿童为自己寻找借口的行为。为了保护自己的自信,一些孩子会寻找失败和挫折的借口,以便说

0评论2016-10-18379

锻炼孩子受挫折的能力
案例:头头小朋友最近经常哭。今天上午就哭了5次,加上下午1次那样就哭了6次。记得小班的时候,稍有不顺心的事情,他的脸立马由晴转雨,咚咚咚跑到教室的一个角落,愤怒的眼神看着我,小嘴撅起来,小脚恨不能将地上跺出一个坑。今天第一次哭,问他原因是因为

0评论2016-10-17429

幼儿挫折教育势在必行
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的话与现代所需对儿童进行的挫折教育不谋而合。挫折是相对于舒适、顺利而言的。为什么现在生活条件

0评论2016-10-17742

读《美丽的挫折教育》有感
最近读了《美丽的挫折教育》这本书,这本书主要讲了:生活条件优越,缺少困境、逆境的历练,加上长辈的溺爱,导致独生子女普遍自私自利、没有责任感、无视他人的感受。面对这一系列的问题,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挫折教育显得尤其重要。其中“越来越多的孩子无

0评论2016-10-161005

我能行 (挫折教育)
寿光市化龙镇中心幼儿园 张秀云      班里的仲超小朋友依赖性特别强,在家靠父母,在园依赖老师和其他小朋友。所以我想适当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 这天,在室外上游戏课,在活动的过程中,仲超跌倒了。他抬头看看附近的老师和小朋友,见没有人注意他,就

0评论2016-10-16379

多吃苦就是挫折教育吗?
    专家认为,家长在孩子的挫折教育上存在很多误区,当务之急是家长重新“诊断”    4岁的唐婧怡,一次坐在秋千上摇晃,秋千周围站着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四大“守护金刚”,分别负责推、挡和两旁护驾。如此严密的防范也难免马失前蹄,秋千下落时

0评论2016-10-13329

让孩子体验生活的快乐与挫折
一、 让孩子体验生活的快乐与挫折作者:刘金霞 来源:山东寿光侯镇春晖幼儿园前几天的区域活动中,有些小朋友选择“玩具家”,有些选择玩有声积木,剩下的则是选择玩橡皮泥了。而之前的教育活动中教到了用橡皮泥做棒棒糖,有些小朋友则乘此机会继续操练了起来

0评论2016-10-11359

《午饭小插曲》《挫折教育》
 午饭小插曲   “啊,好香的汤啊!”小朋友期盼的眼神告诉我他们迫切的心情,他们盯着老师手中的勺子等待着自己的那一份,我给每位小朋友送去了他们的放心丸——排骨汤,“小朋友一起吃”,“终于能品尝到汤啦!”每个孩子心中可能都这么欢呼。啊,传来一声

0评论2016-10-11955

儿子受到了挫折教育
昨天晚上,我正在厨房做饭,儿子跑了进来,兴奋地到处乱摸,忽然看见电压力锅的指示灯亮着,就试图用手去摸,看到此情形,我立即对儿子说:“聪聪,锅里正做着饭,锅盖非常烫,你不能用手去摸,好吗”?儿子看看了我,又看了看锅,好象听懂了似的,点了点头。

0评论2016-10-11926

加强挫折教育,增强心理承受力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有时也很无奈”。做父母的不可能保护孩子一辈子。所以家长有意识的对孩子加强挫折教育,增强心理承受力,让他们身心健康全面发展。那该怎么做呢? 一、适度安慰,讲清道理。 安慰孩子受挫中采取的必要方法之一,只要在让他(她)情绪缓和

0评论2016-10-09459

“不打不成才”已成为过去
从6月1日起,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开始施实。千百年来统治中国人教子思想的所谓“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才”的论调将就此划上句号,其行为也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不打不成才”已成为过去   面对越来越残酷的社会竞争,很多家长

0评论2016-10-09997

给孩子多些挫折教育
    据报道,国内第一档少儿冒险类真人秀节目《宝贝加油》日前在成都问世。该节目以5岁左右的儿童为主角,每期都会让4名儿童单独或者和家长一起完成一个"不可能完成"的挑战任务。比如,在8米高空,飞身抓单杠;在装满蛇的玻璃箱子里伸手翻找福娃纪念币……

0评论2016-10-08978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