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运营教程首页 频道列表

法制新闻采写该注意啥?记者应做懂法的报道者

网络编辑  2016-05-26 09:390
原标题:法制新闻采写该注意啥?

法制新闻一般是指站在法制的角度去报道新闻。这里的法制是一种法律制度,而其中的“法”,不仅包括由立法机关通过的法律,还包括国务院发布的行政法规、司法机关发布的司法解释、各级政府部门发布的部门规章、各地立法机关发布的地方性法规,甚至还包括一些政府机关发布的规范性文件、自律机构发布的自律规则等。法制新闻工作者,肩负着法制新闻宣传报道的重任,法制新闻报道和民主法制建设之间、舆论监督之间,具有紧密的关系。

做懂法的报道者

由于法制新闻报道属于一种专业性要求很高的报道,报道内容均涉法,而法律的表述是严谨的。因此,采写法制新闻,要比采写其他类型报道要求更多,至少在报道时,立场要公正,不能带有偏见。因此,在用词方面,也需做到准确、严谨、简明、庄重。除此之外,还要做到易读易懂,有趣味。

当然,在所有的要求中,“准确”是第一位的。笔者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法制新闻既然是一种新闻,在报道时须遵循新闻传播规律、新闻价值规律、新闻事业发展规律、新闻宣传规律,真实、客观、准确地报道新闻,这是起码的要求,这一点与其他类型新闻别无二致。但法制新闻作为一种有别于其他类型的新闻,必有其特色。采写这类新闻,有一些特殊的要求。

作为报道者要懂法。如前所述,从法律体系角度讲,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等,都属于法的范畴。采写这类新闻,不一定所有的规章规范性文件都要吃透,事实上,随着经济的发展,规章越来越多,需要不断学习才知其意。但是最基本的法律知识、法律素养却是应当具备的。

比如,最常见的一种错误,是将法定代表人和法人混淆,有很多人经常把法定代表人简称为法人。实际上法定代表人和法人,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法律概念,不能随便简称。在公司中,无论是有限责任公司还是股份公司,按照公司法的规定,董事长均是法定代表人,它是一个自然人,是公司所有事项的最终责任人;而法人,则是一个拟人化的称呼,指的是一种组织,如公司,或者其他经济组织。

还有一种常见的错误是将“侦查”和“侦察”不分。其实这也是两种不同的概念,前者为法律用语,后者为军事用语。公安机关、检察院对刑事案件的调查、取证,只能称为“侦查”。

在刑事诉讼法中,把可能涉案的人称之为“犯罪嫌疑人”,而不是称之为“犯人”,这是法制的进步。但记者在采写这类报道时,经常有人分不清两者的区别,把“犯罪嫌疑人”简称为“犯人”。

在刑事案件中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对犯罪嫌疑人判处“死刑”或者“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即“死缓”。这两者虽然不同,但并不是说后者就不是死刑。“死缓”也是死刑,只是不是立即执行,而是缓期执行,它是死刑的一种变通形式,并不是一种新的刑罚措施。有的记者在采写稿件时,对法院的这种表述,认识不清,易将死缓理解成一种新的刑罚措施。

注意运用法言法语

当然,作为习法学法之人,采写新闻报道必须守法。这是做人的要求,也是一种职业要求。

法制新闻报道必须注意表述准确,运用法言法语。有学者指出,法言法语是通向法治文明的阶梯。为了交流准确便利,每一学科都有自己特有的语言。这些“语言”都有自己特定的内涵和外延。“法言法语”也一样,它是法律领域中的专用语,包括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法规和法律职业者执行法律过程中使用的语言文字等。

在案件报道当中,经常可以看到有记者用“丧心病狂”“狗急跳墙”“窜入某地作案”等词汇,这不仅不是法言法语,而且是对犯罪嫌疑人的一种侮辱。

又如,经常有人说“从严从快、严厉打击”某某类型犯罪,媒体在报道时也如此表述,其实表述是有问题的。因为对于每一个刑事案件,公安机关侦查、检察院起诉,乃至法院审理判案,每一个环节都有法律对期限的规定;检察院是否提起诉讼、法院是否判罪如何判决,也都要依法进行。不能仅凭主观意志随意说“从严从快、严厉打击”。如果是这样,则是把执法当成一种运动,是对法律制度的不尊重。

平衡采访客观报道

采写法制新闻,经常会涉及对一些案件的采访,在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平衡采访。

案件有行政案件、民事案件、刑事案件。每一种案件都有两方参与人。在行政案件和民事案件中,存在原告被告之分;刑事案件存在公诉人或者自诉人与犯罪嫌疑人之别。一定是两方存在冲突,需要到法院由法官公正裁判。所以对案件的报道,要对两方参与人均做采访,而不能只采访一方。能到法院旁听,自然可以方便采写,如果不能,也要想方设法采写两方参与人。如果仅采访一方当事人,会对案件有先入为主的看法,带着倾向性去写报道,不仅不符合新闻报道规律,而且有失公允。

有时,不一定是案件,在监管部门履行的行政处罚程序中,记者也要做平衡采访。比如,现在在证监会对违法违规者作出行政处罚之前,往往先向其发布处罚告知书,在作出处罚决定前,要进行听证。被处罚的一方有权陈述自己的理由,为其辩解。记者在采写这类案件时,也要采写当事人,而不能仅听监管者一方之所言。之所以要做到平衡采访,目的就是要客观、公正的报道新闻事件,不能偏听偏信。

另外,与案件报道有关的一件事也需要引起注意,那就是只能报道案件本身,而不能代替法院作出判决。过去常发生这类事情,法院还没有判,媒体就开始渲染应当如何判,干扰司法。有的人,就是被媒体判处“死刑”了,致使法院工作进展下去很被动;有的人,明明所犯罪行可能被判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可媒体或者出于同情或者因为其他因素,希望法院轻判。因此,记者在采写这类案件时,无论报道中称轻判还是重判,都是不可取的。

周芬棉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查看更多关于【网络编辑】的文章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
反对 0
举报 0
评论 0
图文资讯
热门推荐
优选好物
更多热点专题
更多推荐文章
谈“工匠精神”对新闻队伍的锻造
编者按?“蹲在田块里拍摄浇灌的画面时,好像能听到秧苗吱溜吱溜喝水的声音;趴在条垄间拍摄枝叶迎着阳光伸展的画面时,可以感受嫩芽咯吱咯吱拔节的韵律;爬上车间的工作台拍摄运转的机器时,能够分辨零件叮叮当当碰撞的交响……”,看到本文作者写出这样的文

0评论2016-09-01109

“烟飘”岁月中的新闻发现与坚守
——一位新华社驻站记者的经历与感怀转眼离开烟台已满三年。在猴年春节后的第一个工作日里,泉城济南雪后初霁,澄净碧波流淌,春

0评论2016-08-20147

“新华社五问‘毒跑道’”系列组稿的幕后故事
编者按?回应人民群众的重大关切,是媒体的基本职责之一,也是媒体塑造并保持品牌影响力的最重要手段。《面对毒跑道,我们情绪不稳

0评论2016-08-20115

从突发事件报道看应急广播的责任与担当
国家应急广播是指在面临突发公共事件时,以广播的方式向公众提供动员指挥、协调救援、信息服务、灾备预防的一种十分重要、必不可

0评论2016-08-20140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名单(截至2016年7月13日)
根据《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互联网服务单位刊发新闻信息(新闻信息是指时政类新闻信息,包括有关政治、经济、军事、外

0评论2016-07-2885

解读:哪些网络媒体可以做时政类原创新闻。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名单(截至2016年7月13日)
根据《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互联网服务单位刊发新闻信息(新闻信息是指时政类新闻信息,包括有关政治、经济、军事、外

0评论2016-07-26189

高校青年编辑应具备的几种能力
摘 要:新世纪新使命对高校青年编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青年编辑除了应该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高尚的敬业精神、广博的学识和

0评论2016-07-13112

媒体融合下报纸副刊的创新探索与实践
摘 要: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新的媒体形式和传播形态层出不穷,不断刷新,传统媒体的影响力及生存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0评论2016-06-20135

新闻出“新”立体应对突发事件
原标题:新闻出“新”立体应对突发事件面对突发事件,传统媒体报道由于受版面、印刷等因素制约,刊发消息往往滞后,许多信息、细

0评论2016-05-2660

《华商报》与《西安晚报》的评论比较
(来源:西部学刊)摘要:《华商报》与《西安晚报》①都是在西安地区影响力较大的报纸,但作为一份现代都市报的《华商报》与具有

0评论2016-05-17123

以“导向”二字引领用“创新”标尺考量
本文论述了2015年度陕西传媒创新十佳案例推选活动如何在“导向”二字引领下,秉持公平正义原则进行的,并剖析了十佳案例的创新亮

0评论2016-05-17117

新华社整理总结:新闻报道的常见差错及处理
一、差错的基本类型业内一般把新闻报道中的差错归纳为三类,即政治性差错、事实性差错和技术性差错。1、政治性差错。多指一些导

0评论2016-05-17117

突围,做出精彩的政经新闻
主持人:黄馨茹嘉 宾:李 兵 半岛都市报经济新闻采编中心副主任李兆辉 大众网采访中心记者杜海英 山东法制报新闻采访部主任主持

0评论2016-05-1795

怎样把新闻写得活一些、有吸引力一些
来源:《西部学刊》2016年1月下摘要:新闻到底怎么写,唯有勤观察、勤思考,抓细节、抓特色,时刻看到那个“不一样”,笔下写出

0评论2016-03-27130

纸媒深度报道为什么不行了
因为在报社做新媒体,近一年来我看了些互联网方面的书,终于对此前一直思索的问题――移动互联时代纸媒的深度报道为何突然不行了

0评论2016-03-17112

2015年第七届“王选新闻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评析
媒体融合背景下的传媒科技发展——2015年第七届“王选新闻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评析文 | 何崑“王选新闻科学技术奖”是新闻界最高

0评论2016-01-12109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