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幼儿学习首页 频道列表

浅谈科学活动中的多元化的记录表现形式

幼儿园科学教育专题  2016-09-20 10:580
[摘 要] 科学探究活动它强调了让幼儿亲自参与,亲历研究过程,在活动中,孩子是主动的探究者、研究者、发现者,是知识经验的主动建构者。幼儿的思维是从记忆开始的。很容易忘记,只有在做中学才能容易学会,通过记录才能记住实验中的现象,因此记录是科学活动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幼儿把所观察、探索的中获得的经验用不同的方式记录下来,以此作为得出结论的依据,有助于幼儿形成正确的科学意识、科学观念,养成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有助于幼儿自我建构科学知识和经验。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在科学活动中的多种记录表现形式的运用。一、猜测记录作引导,二、循序渐进学记录,三、验证记录促强化。

[关键词] 科学活动;多元化;记录;表现形式

随着幼教改革步伐的不断深入,许多新的教育理念成为幼教改革的主旋律。科学探究活动也是如此。它强调了让幼儿亲自参与探究活动,亲历研究过程,在这样的活动中,孩子是主动的探究者、研究者、发现者,是知识经验的主动建构者。他们可以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假设、猜想,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和路径来进行验证,用他们自己喜欢的能看懂的符号记录下自己探究的过程并得出自己的结论,从而完成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记录是科学活动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它在整个科学教育过程中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在记录过程中能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知、所做、所见,通过符号或绘画的形式真实地写、记或画下来的过程,它显示出幼儿亲历科学过程所留下的印迹,有助于培养幼儿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与精神。

一、猜测记录作引导
记录中的猜想是让幼儿就某个未知现象、问题产生的原因或可能发生的变化进行充分的预测和猜想并记录下来,为后面的验证提供具体形象的对比依据,这样的活动便于唤起幼儿活动的兴趣。如:在《泡茶》活动中,为幼儿提供了冷水和开水后,老师问:如果将茶叶丢进开水中和冷水中会怎么样,他们有没有变化?会有什么样的变化?熟悉的材料唤起了幼儿的兴趣,老师的问题激发了幼儿大胆的设想和预测,于是老师为幼儿提供了画有开水和冷水的两个杯子的记录纸,继续问道“茶叶在冷水中会是什么样的?茶叶在开水中又有什么不同呢?孩子们在老师问题的启发下,很快明白了要预测什么,该怎样把现在的想法记录下来。当幼儿把自己的想法呈现在纸上后,老师引导他们思考并交流:为什么你认为茶叶在冷水中会变得直直的,而在开水中会变得弯弯的? 幼儿大声陈述,以说明自己的观点。还有没有和他不一样的观点呢?老师灵活的变换着讨论的问题和发言的对象,以引起更多幼儿的参与,在这样的活动中,教师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猜想及理由,了解幼儿对这一学习内容的认知程度,便于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

通过预测记录让幼儿陈述自己的不同观点,可以让幼儿多看看、听听别人的意见,以了解同伴有什么不同的观点和建议,进一步引导幼儿对茶叶在不同水温中的变化进行思考,从而帮助幼儿建立科学记录的意识。

二、循序渐进学记录
记录是科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但是,记录如果脱离了幼儿的年龄特点、能力水平,就会成为孩子学习科学过程中的负担。因此,我们组织幼儿进行记录时,在尊重幼儿年龄和能力水平的基础上,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并根据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方式帮助幼儿掌握记录的技能,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1.用图画记录发现
科学活动中很多答案、结论都是孩子们通过实验后获得的,但有时候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因此往往孩子们在实验过程中只把发现的现象说一说,没有真正领悟到其中的奥秘,也许很快的就会把这些现象忘记,这样不利于孩子们对这些现象的思考和进行进一步的探究。于是我尝试着利用图画的形式,引导幼儿将实验中的现象记录下来,这样,孩子们可以在记录的过程中对实验现象作进一步的思考和验证。

如在玩水的活动中,为孩子们提供了各种饮料瓶,酸奶瓶、口香糖瓶,这些瓶子有的瓶口大有的瓶口小,有的有盖子有的没有盖子,由于不是正规的科学活动,因此在活动中没有提出明确的要求,而是让幼儿边玩边观察边思考有什么发现?没过多久孩子们就纷纷说出了他们的发现。发现一:口香糖的瓶子无论装上水还是没装水都会浮在水面上。发现二:“尖叫”的瓶子用力一捏水就会从瓶口的小口子里往外喷出去。发现三:瓶子里装满水后横着往外倒水,瓶子里没有声音,而把瓶子向下倒水的时候,瓶子里会发出“噗噗噗”的声音。发现四:把瓶子装满水,横过来发现瓶子里有泡泡在滚来滚去,瓶子里的水越少泡泡越大。发现五:瓶子里装满水后竖着放在水里,瓶子里的水不会流出来,只要瓶子离开水面,瓶子里的水就会汩汩的往外流。由此可见,孩子们在玩水的过程中观察很仔细。为了保存这些孩子们的发现,我们启发幼儿用图画的形式将自己的发现画下来。于是孩子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纷纷把在玩水中的发现画了下来。如图所示:

但对于有的发现不容易用图画表达,于是我们组织幼儿讨论,寻找最能表达意思的图案,如“把瓶子向下倒水的时候,瓶子里会发出噗噗噗的声音这个发现时,当幼儿对发出的声音无法表达时,我们及时组织幼儿讨论,“噗噗噗”的声音是连续的还是断断续续的?幼儿认为是断断续续的时候,就让幼儿想想这样的声音可以用什么样的图画进行表示,经过孩子们的思考,有的画了一个勾 “ √ ” 有的画了一个“+”,有的画了一条折线,有的画了曲线等 。从孩子们的这些图画看出,通过图画记录来表达自己的发现和认识,既激发了幼儿对实验的兴趣,又能增进幼儿与同伴的交流。而且这样的记录具体形象,使幼儿便于记录、乐于记录。

让幼儿用图画表达自己在实验中的发现,有助于幼儿自我建构科学知识和经验,促进幼儿更细致地观察与更认真地思考,使他们将零散的知识经验系统化,绘画记录使实验过程更形象、直观,记录方式也更个性化。

2.用图符记录现象
当幼儿对记录什么,怎么样记录有了明确的认识以及对记录的能力有所提高后,我们就引导幼儿从图画的记录逐步向符号记录发展,为了弥补从图画到符号的跳跃的跨度,我们尝试让幼儿采用图画符号相结合的记录方式,指导孩子们在不脱离图画的基础上加上符号记录自己的发现和现象,这样逐步帮助幼儿掌握记录方法。

在开展《神秘洞》的主题活动中,孩子们带来了放大镜、望远镜、万花筒、小喇叭等玩具,刚开始在玩这些玩具时只是随意的拿起一件物品看一下,然后换一样,这样频繁的玩着这些玩具,根本对这些玩具没有思考和探究,因此,我们启发幼儿在玩这些玩具的时候将看到的现象尝试用符号进行记录,为了能让孩子们逐步从图画向符号记录的转化,我们在引导幼儿记录时我们先请他们把望远镜、万花筒、小喇叭的形状画下来,再适当加入一些能让人看懂的符 号,这样通过图符的形式完成对自己发现的记录。如在记录小喇叭能发出声音的记录中,我们是这样引导的,师:你是怎么玩的?幼:我用嘴巴吹得。师:那怎样让别人一看就知道你是用嘴巴吹得啊?幼儿在小喇叭的一头画上了一个小嘴巴,师:吹了后有什么发现呢?幼:能发出声音。师:声音可以用什么样的符号来表示呢?幼儿想了想就在小喇叭的孔上面画上了短短的曲线。如图所示: 就这样,幼儿分别对望远镜,万花筒等玩具都进行了图符的记录。

查看更多关于【幼儿园科学教育专题】的文章

展开全文
« 上一页 1/2 下一页 »
相关推荐
反对 0
举报 0
评论 0
图文资讯
热门推荐
优选好物
更多热点专题
更多推荐文章
巧讲故事
  给孩子讲故事是一种家庭中最常见的教育模式,然而许多家庭都局限于家长念、孩子听的简单模式。事实上,讲述故事的过程潜在着多种教育功能,通过有效发掘运用,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多方面的发展,家长你是否发现了呢?    一、讲故事培养幼儿专注

0评论2016-12-26698

科学课不好上?其实难就难在了“材料”上
  在幼儿园五大领域课程中,有不少老师认为“科学课”不太容易上,其实,问题大都出现在“材料”上,那么在科学活动中该如何恰到好处地提供适当的材料呢?    根据什么提供材料    ①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提供材料  小班:小班幼儿注意力特别容易转

0评论2016-12-22846

小班常规管理又有高招——音乐的魔力
幼儿园小朋友受到年龄的限制,在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方面能力较弱。就算老师在一旁时时刻刻的提醒,效果也不一定好。但今天要与大家分享的这个方法,或许能在建立幼儿良好常规方面助老师一臂之力,那就是——音乐的魔力。 音乐让孩子们学会自我约束和相互管理

0评论2016-12-19493

幼儿识字游戏9个,很实用!
  1、海底探宝  目的:复习学过的字,培养幼儿的识字兴趣  准备:字卡、椅子、小奖品  玩法:教师先将字卡四散摆放在室内。幼儿站在小椅子上,集体念儿歌:"我是小小潜水员,练跳水,真勇敢;不怕风浪大,不怕海水寒;跳进大海里,来把珍珠捡。"然后

0评论2016-12-09583

幼儿园班级常规不好?幼师必看
  对一个幼儿园班级来说,是否有良好的常规,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成长和教师组织一日活动的质量。如果常规没有建立好,幼儿就不易形成良好的习惯,教师也会因总要花费精力来维持秩序而觉得十分劳累,从而影响教学质量。  对小班而言,建立良好的常规会显得尤

0评论2016-12-091001

幼儿民间小游戏最全版
  骑马    玩法:三人一组,一人站立作马头,另一人在他背后双手搭他双肩弓身俯首作马身。第三人为骑马者,骑在作马身者的肩上。玩时三人同时口喊“嘿!嘿!嘿……”,数匹“马”竞相跑步向前,比谁跑得快。    坐轿    玩法:三人一组,两人抬

0评论2016-12-09558

更多推荐